黃會
摘要:閱讀是學生最直接的學習語文的方式,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通過閱讀來學習和鞏固漢字的正確讀音、來加深自身對課文地記憶和理解、通過閱讀來提升自身思想情感等等,小學語文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對學生閱讀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學習成績,達成品質教學的目標。
關鍵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在語文學習的任何一個階段,閱讀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小學語文階段更是如此。在小學語文中,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最快地吸收掌握教學知識,還能刺激學生的生長發育,增強學生記憶力,提升學生自信等等,閱讀的好處可謂眾多。那么在小學語文階段,應如何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下文,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做出一番探究。
一、代入情境閱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小學閱讀課堂生硬死板,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去對教材進行閱讀,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學生機器地去閱讀教材,并不能促進學生實質的語文素養的提升,反而會讓學生對語文課堂感到厭倦。而代入情境閱讀則通過讓學生代入到特定人物中去完成閱讀,既切合了小學生年齡階段愛表演的特性,使學生樂于閱讀,又使學生充分地投入到閱讀中,完成了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極好地優化了課堂教學。
例如,在講《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一課時,筆者便挑選了幾個學生分別扮演“小紅馬”“小駱駝”“小駱駝媽媽”和“旁白”,并且要求學生對文中角色的感情進行分析,并讀出感情。當一輪表演完成后,筆者會再挑一組學生上臺表演,這個時候由于學生這個年紀愛攀比及表演欲旺盛等性格特點,學生都紛紛舉手,踴躍參加,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學生們也非常投入。最后筆者再讓學生統一朗讀,這個時候學生就帶著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參與到朗讀中,朗讀效果就有了明顯提升。
代入情境閱讀利用學生的性格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教學中,深入教材內容。不但可以使學生更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還能使學生充分閱讀,愛上閱讀,從而提升自身語文素養。
二、優化教學課堂,提升學生朗讀技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促使學生養成朗讀的習慣和提升朗讀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大聲朗讀可以提升學生自信,調動學生激情,增強學生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小學生語文素養較低,自身不具備很好的朗讀技巧和功底,教師應著重教學,培養學生朗讀功底,提升學生朗讀技巧,增強朗讀效果。
朗讀技巧的提升首先識字要對、讀音要準,在朗讀時氣沉丹田、字正腔圓才能更好地大聲朗讀。其次要抑揚頓挫,注意文中情緒的變化。例如,在《世界多美啊》這一課中,“小雞用尖嘴啄蛋殼…”讀這一段時,應緩慢悠揚,情緒平和,到了“原來世界這么美麗呀!”這一段時,就應該情緒高漲,聲音飽滿。最后,要融入自身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就會在感情地驅動下,對課文進行深刻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朗讀任務。
朗讀技巧的提升,代表著學生能力的提升,也代表著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上去了,學習成績自然也就上去了,并且在日常朗讀的潛移默化下,學生對語文朗讀就形成了一種愛好,從而促進學生以更積極的狀態投入到語文教學中。
三、小組合作閱讀,鍛煉學生口語能力
課堂不是教師的課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小組合作閱讀,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鍛煉口語能力,提升閱讀水平。教師在讓學生小組合作閱讀時,應讓學生分工合作,閱讀不同部分,讓學生相互對比,相互改善自身不足。
例如,在講《蠶姑娘》時,便讓學生兩人一組,相互配合進行閱讀。由于這篇課文的每一段具有相似性,學生閱讀之間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對方的閱讀技巧,就很輕易地達成了對比提升的目標。例如,在講《三袋麥子》時,筆者便讓學生一組五人分別對“土地爺爺”“小豬”“小牛”“小猴”和“旁白”進行閱讀,并且讓學生體會不同閱讀目標的人對自己“身份”的代入,然后交換“身份”閱讀,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對閱讀就有了一個全新的體會,對閱讀技巧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小組合作閱讀可以讓課堂徹底圍繞學生展開,讓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充分展示提升自我。并且小組合作使學生相互合作提升,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還能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到別人身上的優點,求同存異,在學習生涯中更好地完善自身素養。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在教學時可以通過代入情境閱讀,來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更高效地吸收理解課堂知識內容,從而完成課堂閱讀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優化教學課堂,提升學生閱讀技巧,從而提升學生自身語文素養。通過小組合作閱讀,讓學生求同存異,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相互學習、相互進步。總而言之,通過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提升自身能力及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獲得更多、更全面的發展,綜合地提升自己。
參考文獻:
[1]亢佳楠.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重慶師范大學,2017.
[2]謝幼如, 吳利紅,黎慧娟,郭琳科,黃詠瑜,肖玲,楊陽.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