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光
摘要:高中體育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以往的教學中并不受重視,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一些學校以功利化的心態將體育課占用為主流文化課的復習時間,使得體育課無法正常開展,隨著新課改的順利推行, 高中體育其良好的“德智體美勞”教育成效逐漸成為高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教師應抓住教改變革的契機,根據以往高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的提出優化策略,以多元化的內容糅合,改變高中體育的乏味性,讓高中體育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引言:
高中體育教學單向化的模式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設計,高中體育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體育中利用多樣性的項目開展提高課堂的活躍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在體育活動紅獲得成就感,以體育的不放棄精神塑造健全的品質,以體育競賽中的戰略制定發散思維,并獲得團體協作能力的提高,高中體育的教學效果應是多重的,體育教師應全面考慮學生的基礎能力,突破自我極限,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
一、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受重視
高中體育并非主流文化課,在高考中并沒有占據分數,除了一些體育特長生以外,一般對體育活動,從教師到學生都認為是無用的課程,這也就導致高中的體育課形同虛設,教學成效不言而喻。
(二)、項目單一
高中體育慣于以跑步、體操等簡單的身體舒展熱身行動,流程化的展開,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自由活動,體育課上的“放羊”狀態,不僅安全問題無法保障,且體育課乏味可陳,學生在訓練中苦不堪言。
(三)、教學單調
傳統的體育課堂上教師慣于以指令的形式,讓學生參與互動,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訓練原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體育課上的積極性不高,對體育的認知始終較為淺薄,無法建立終身鍛煉的體育思想。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提高思想認知
體育教師應首當其沖意識到自身的責任,高中時期學生的身體基本塑形,此時的體育鍛煉可以強化學生的身體素養,并讓學生以體育活動舒緩課業壓力,從體育活動中升華情感認知,潛移默化的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例如:教師可利用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校園內組間體育活動,端午節不能賽龍舟,但可以拔河,形成班級的凝聚力,學生熱情洋溢,身體得到放松,學習的情緒也會適當的調節,這樣能夠讓學校逐漸意識到體育的存在感,從而重視體育,同時設立一些體育的獎項,對于表現較為突出的學生給予表揚,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如沐春風,逐漸樹立對體育的濃厚興趣,為后期體育活動的開展做好前期鋪墊。體育的活動不僅是身體的鍛煉這樣簡單,高中體育活動應關注學生在其中的精神力潛能,學生體育素能參差不齊,但個體之間的差距并不大,有一些學生難免在鍛煉時由于身體瘦弱力不從心,但只要經過適當的鼓勵,不斷突破自我,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在突破身體桎梏的同時鍛煉了意志力。
(二)、豐富項目內容
以往的體育課程上學生的興趣不高,究其根本是體育的活動過于單調,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喜好填充體育的活動內容,例如:做一次調查問卷,參考收集學生的意見,男生一般對打籃球、踢足球、跳遠等感興趣,女生一般對健美操、瑜伽等感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訴求提高自身的素養,讓自己成為全能型人才,分層次的在課堂上建立不同的興趣區域,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鍛煉,教師應具備團體協調能力,讓學生以不同項目的同步化練習,充分的利用體育的課堂教育時間,在活動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見到哪一組學生遇到了求知障礙要及時上前指引,這樣當教師在指導籃球組技巧動作時,體操組的動作理解不夠清晰,就會向教師求助,形成一股積極進取的課堂風氣,教師一人分飾多角,樹立了課堂的威信度,參與程度得到強化。在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展開競技賽,讓學生展示訓練成果,穿插互動,互相學習對方的優勢,體操學生可加入籃球隊學習簡單的投籃,籃球隊的成員也可以參詳體操運動的壓腿技巧,以專項能力的發揮延伸到全面素質的發展,達到體育素質教育的目標。
(三)、糅合信息技術
對于多元化的課堂教學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能力有限,在籃球方面的了解較多,不一定在體操演示時動作規范,這時可利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演示,讓學生全位立體的看到一些復雜動作的拆分。例如:體操中一個動作包含了諸多難點,在信息技術的視頻演示中,可以通過慢放,詳細的將體操的各個動作重復的輪放,直到學生能夠理解為止,同時信息技術還能夠拓展學生對體育的認知,讓學生以宏觀的角度認識體育。例如:在體育課堂上播放NBA經典比賽,搜集我國體育健兒訓練的有趣故事等,讓學生跳脫出高中的范疇,重新建立對體育的認識結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的體育教學還存在一些弊病,教師應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體育素養,以身作則樹立終身的體育鍛煉意識,潛移默化的熏陶學生的體育精神,讓學生能夠在體育活動中突破自我,獲得更為健全的體育知識。
參考文獻:
[1]羅毅. 高中體育田徑教學內容改革與開發策略初探[J]. 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 2014(14):155-155.
[2]王德義. 新課程下實施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策略初探[J].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3(5):105-106.
[3]陳旭光. 新課程背景下實施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策略初探[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09(3):60-61.
[4]張進柏. 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質下降原因分析及策略初探[J]. 學周刊, 2015(16):2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