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強
摘要:語文這一門科目是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當中比較重要的一門科目,在整個中考成績當中有著較為重要的地位。現在的語文考試當中,除了要求文筆的寫作外,占據分值最高的就是閱讀理解這一部分,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長期的培養,提高語文成績最快的方法就是提高閱讀理解的答題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思路
引言:
在我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體制當中,必修的科目主要包括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科目在中考當中每門所占的分值為150分,共450分,占據了整個中考成績的一大半分值,所以這三門科目的學習效果和答題能力在整個中考當中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數學除了要求學生上課時注意聽講之外,還要多做題,掌握多種題型;而英語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在初中較為重要的科目當中,提升最快最簡單的就非語文這一科目莫屬了。本文針對初中語文的考試題型的種類,對提升語文的學習成績的方法進行了簡單的敘述。
1 強化學生的文本意識
從我國語文中考考綱要求來看,現代文閱讀理解的主要考查要求有:①整體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歸納內容要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態度或觀點;②能理解、體味、推敲重要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③能理解并闡釋文章中重要的句子的含義;④在閱讀中了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作用;⑤學會篩選和整合文中信息;⑥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⑦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⑧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通過上述的特點來看,現代的初中語文考試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在文章當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但是上述的各種能力培養都離不開強化學生的文本意識。現在初中語文的閱讀理解的題型主要包括對文章當中的某一句子的理解、人物形象以及閱讀感受,在進行答題的時候,除了要對文章的作者或者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和歷史背景相結合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文章當中所講述的事情到底是為了反映出一個什么樣的現狀,在進行答題的時候要結合文本當中的內容,有理有據的將作者或者主人公所要表達思想感情給描述出來,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閱讀理解的答題能力。
例如:2013年蘇州市中考閱讀《春天是改革家》(鮑爾吉·原野)中有這樣一題:
“21.根據全文內容,分條概括“春天”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點。”
細讀文本后,不難發現:文本第5、7、9節開頭句子“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樣,春天慣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戰略性的推手。”,“說干就干,絕不拖泥帶水,這是春天的作風。”,“春天樸素無華,春天大象無形,春天弄臟了世界又讓世界進入盛夏。春天實現了改革大計,它不貪功勞,改變了江山就退隱。”中,春天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思想意識;說干就干、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樸實無華、默默工作的品格;不貪功勞、功成即身退的豁達胸懷。”的特點清晰可見,答案躍然紙上。
為此,我們務必要讓學生牢記:“要潛下心來讀文章,牢固樹立答案在原文中的意識,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2 樹立學生的規范意識
現在的初中學生在進行閱讀理解的答題的時候,容易出現走思的現象,出現這一狀況時,學生極其容易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為了避免這一現象,我們一定要規范學生的答題態度,讓其尊重每一次的考試,學生在答題中,樹立起良好的心態,能夠有理有據的將自己從文章當中得到的信息給有條理的寫出來,保證了卷面的整潔。
我們再來看一下2014年蘇州市中考閱讀《紅豆樹下》(陳歆耕)第21題。“文章最后一段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么作用?請聯系全文簡要分析。”
從題干中我們可以看出,此題不僅要“聯系全文分析”,還要抓住“結構、內容”兩方面的作用去分析。由此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答案:結構上,前后呼應,呼應前文“江南春雨,卻催不出這古老紅豆樹的新枝,它已經有80年未開花結果,到哪里去采擷紅豆?”內容上,抒發了作者的憂思之情,寫出了作者期盼紅豆古樹能再發新枝、開花結果,表達了作者對民族氣節與傲岸風骨的呼喚與追尋。在解答這類題時,我們一定要看清題目要求,嚴格按照要求操作,做到答題規范、套路明析,確保答題的準確性。
3 培養學生的厚度意識
所謂答題的厚度意識,是指答題時,答案應具有層次性、全面性和完整性,要有一定的深度。
比如:2013年蘇州市中考閱讀《春天是改革家》(鮑爾吉·原野)18題:“文章第③段中,作者為什么要寫江南的春天?聯系全文說說你的看法。”
這類考題考點范圍很大,學生很容易失去方向。為此,我們一般可以采用抽絲剝螢,層層深入的方法去解題,一般可以這樣思考:此段(或句)結構上有何作用?內容上有何作用?在內容方面又可以思考:寫了什么?運用什么方法(修辭、表達方式、寫作方法等)?寫出什么特點?表達怎樣的情感、精神、態度等,從而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參考答案:“通過對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覺察的特點,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貴品質作鋪墊。”這個答案不正是解答了“結構上作用:為后文作鋪墊;內容上看,運用對比(方法),寫出北方春天不易覺察的特點,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貴品質。”
結束語:
對于學生來說,人生當中一共有兩個重要的轉折點,其一是中考,另一個則是高考,在人們的學生生涯當中,第一個轉折點中考則顯得尤為重要,中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能否在未來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教學資源。中考當中,語文是語、數、外這三門科目中提升最容易且最快捷的科目,而提高語文成績最快的方法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強化學生的文本意識以及規范學生的答題要求等措施,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在中考當中能夠取得較為優良的成績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趙一越.淺析初中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技巧[J].知音勵志,2017,(04):178.
[2]徐曉梅.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16,(09):21.
[3]王治鴻.初中數學閱讀理解題解答技巧淺談[J].時代教育,2013,(1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