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的寫作重點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形式和意義,本文通過對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和任務進行分析,對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體系進行簡單的介紹,重點分析了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形式和意義的關系。并通過實例,進一步闡明,對外漢語教學中,要把形式和意義進行結合來教學的觀點。本文的寫作著重強調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教學需要通過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達到簡單、高效和實用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形式;內容;語義;意義
1.序言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無論是采用聽說法還是直接法抑或采取交際法進行教學,都無法繞開語法。對外漢語的語法教學對于學生掌握基本的句式,對于教師讓學生通過一種簡單的形式了解和掌握語言的工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以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形式和意義為重點展開寫作,希望通過本文的寫作為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2.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目的和任務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對外漢語語法教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句式,通過句式的掌握,學生可以更清晰的對語言進行應用,從而達到可以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的目的。我們發現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類似的句子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這些句子通過歸納和總結,都具有基本的形式,教師通過對語句形式的歸納和總結,通過適合的方法,可以高效率的提高學生學習和掌握語言的能力,而且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運用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任務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讓學生建立要表達的內容和語法之間的對應關系,從而對語言的內部結構進行解析,以達到學習和靈活運用語言的效果。學生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往往對自己母語的學習并不需要語法,而對于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則有時候會表現出摸不著頭緒的情形,這是因為語言的習慣不同導致的。通過教師進行對外漢語的語法教學,讓學生進入一種新的語言環境,需要把學生需要表達的內容,變成一種模式,在學生的腦子中形成一種基本的框架,通過這個架構的掌握,在用漢語表達和交流的時候,學生只需要把要表達的內容在架構當中進行“填空”即可。
3.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體系概況
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體系至今已經有60年歷史,最早是由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中國語文專修班于1958年編寫的《漢語教科書 》率先進行語法體系構建的。該書通過對對外漢語進行教學經驗的總結,結合前人教學研究的成果,創造性的構建了語法體系。該語法體系由于對理論語法和教學語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很好的處理,這就使得語法教學具有了實際教學的意義,并且,該體系的構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特殊性,因此,該書所構建的語法體系的基本框架,到現在仍然被學界沿用。
近年來,一些對外漢語的教科書對語法教學的一些內容有了新的補充。但是,這些補充的內容基本上都符合語法教學實用性的特點,遵循的原則也是幫助學生更好掌握語言。語法的命名也分為從形式出發的命名和從意義為出發的命名,但是不管是從形式的還是從意義為出發點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從語言的形式到意義的語法規律,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構建的語法體系,正是為了使得語法形式和意義的充分結合,使得從理論到實際實現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基本目標。
4.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形式和意義的關系
4.1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形式和意義具體關系
在對外漢語的語法教學當中,學生只有對語法的基本結構進行有效的學習和掌握,才能更好的進行交流。而究竟是形式為先還是意義為先,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更應該偏重于形式還是應該偏重意義?對于對外漢語語法教學,這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課題,理清從形式到意義的關系,在對外漢語教學當中不同的階段,進行有所偏重的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需要強調,在對外漢語的語法教學當中,如果是先從形式出發,一定要落實到意義方面,而從意義出發的,必然要落實到形式上。在對外漢語教學當中,教學的目的是通過一些具有實質內容的語法形式,讓學生掌握語言的技巧,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所以,需要依托形式,通過對句式進行形式的劃分,構建形式的模式,讓學生容易掌握。而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更需要對意義進行強調,因為任何的形式都需要具有意義,只注重形式的對外漢語教學注定會不實用。對外漢語的語法教學中,形式和意義的完美結合,可以促使教師通過簡單、高效、實用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點,從點到線,從線到面,最終,從理論架構到實際意義,構成一個立體的模式,便于學生靈活運用所掌握的語言。
4.2舉例討論對外漢語的形式和意義
在漢語當中,語法的形式不同,意義很有可能存在很大差別。漢語的詞語組合和語序的不同,表達的意義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同一個句法結構當中,句法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的改變,會引起整個句子語義發生變化。語序反映的是句法結構形式和語言邏輯。例如,對下面的詞語進行重新的排列組合,可以組成不同的意思的語句。幫、小明、小玲、媽媽、做家務、經常、知道;這組詞語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可以得出以下四個句子,而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1、小明知道小玲經常幫媽媽做家務。2、小玲知道小明經常幫媽媽做家務。3、媽媽知道小明經常幫小玲做家務。4、媽媽知道小玲經常幫小明做家務。所以,只注重形式或者只是注重意義的對外漢語教學效果上會出現問題。因此,本論文認為,不管是從形式出發,還是從意義出發,最后,都要落實到句子的意思上,而句子的意思表達正需要形式和意義的完美結合。對外漢語語法教學要落實到形式和意義進行完美結合的道路上。
5.結語
從實踐的角度出發,任何偏離意義的形式都是沒有時效性的漢語語法教學,任何沒有形式只強調意義的對外漢語語法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存在過于重視形式的現象或者忽略形式只講意義的現象,這都是錯誤的,只有通過形式和意義的結合,形式聯系一定的語法意義,意義落實到語法的形式上,才能夠更好實現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目標。語言的學習,并不是通過過多的堆砌和重復來不斷的強化和訓練,也不是對科學規律進行總結之后,利用科學規律的過程,尤其是漢語,漢語是一種非形態語言,規律性內容的把握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只有通過形式的總結和對于意義的重視,二者充分結合,才能達到簡單、高效和實用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白玉波.論非洲漢語強化培訓教材的編寫與使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王文龍.對外漢語初級階段語塊構建研究[D].北京大學,2013.
[3]孫德金.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應慎用語法化理論[J].語言文字應用,2011(04):93-100.
[4]汝淑媛.語境理論與多媒體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以簡單趨向補語的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1(04):113-115.
[5]李曉琪,章欣.新形勢下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研究[J].漢語學習,2010(01):77-87.
作者簡介:
殷源苑,女,98年1月出生,湖北宜昌,南京大學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