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法教育作為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佳突破口。從古至今,書法的學習方式一直是借助對國學經典碑帖的臨摹,體驗漢字獨有魅力,從而使文化得以傳承下去。但是從現階段書法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并不十分理想,學生暫時也沒能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诖?,下文主要結合近年來工作經驗,對顏真卿《勤禮碑》中懸針豎的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書法;小學;懸針豎;學生
1.顏真卿《勤禮碑》概述
《勤禮碑》碑陽、碑陰共三十九行,碑側五行,共計一千六百六十七字。作為書法史的里程碑,顏真卿則是其中書法大家中的翹首。其所創的《勤禮碑》與《麻姑仙壇記》堪稱顏楷的雙峰并峙[1]?!肚诙Y碑》是顏真卿古稀之年所創的,當時他的書法成就已經登頂,并成為后世人競相學習的典范。
顏真卿素來以用筆沉著,雄健著稱,利用自己的腕力來撐起漢字的骨體,并為漢字賦予雄厚的形彩。單從字體結構上看,整密、端正,給人一種成熟穩重的感覺;著名書法家李勝素曾說過:“晚年的顏真卿已經達到了胸中有媚的境界。”與顏真卿晚年碑刻作品相比,《勤禮碑》顯得更加清勁,筆畫也較為瘦硬。甚至書界一直流傳有“顏筋柳骨”的說法,即顏真卿用筆十分有力,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篆籀氣”。通過解讀顏真卿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其擅長外拓式筆法,筆畫大多采取“藏頭護尾”的形式,字形敦實飽滿,沉著勁挺。
2.顏真卿《勤禮碑》中懸針豎的教學
2.1自主體驗,培養興趣
為了響應《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文件號召,我國各地小學紛紛開設了書法課堂。作為一名合格的書法教師,自身所掌握的書法知識與執教能力直接關系到書法課堂教學效果。激趣作為首要教學任務,若是沒有興趣為基礎,不論教師具備多高的書法技藝,都很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2]。
如:教師在教學懸針豎(圖1)這一內容時,可以采取兒歌的方式,為學生示范多種寫法。從簡單的“雙鉤法”開始講起,逐漸增加學習難度,盡可能精簡教學環節。從實踐效果來看,此種開放式的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空間,學習氛圍非常熱烈,且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2.2合作探究,重視“讀帖”
讀帖,簡單的說是指借助觀賞書跡和碑刻,其感受古代書法大家所采用或創造的書法風格與表現手法,以此來不斷提升自我的書法能力與審美情趣。小組合作探究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與習慣,增進師生間情感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綜合能力。在課堂中,教師需要定期開展“讀帖”,為學生合作探究創造機會。在學習新知識時,不要立即讓學生進行練習,而是在此之前增設“字形結構分析”活動,引導學生對漢字的長短進行比較,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字形結構,并選派一名代表進行匯報。學生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充分體驗到筆畫組合的潛在規律,并體會到傳統文化漢字語言的意象美、形態美。在學生練習后,教師可以開展一次小型的評議活動,由學生選擇最佳的作品,并闡述自己的理由。由學生講評作品,既能夠為學生樹立榜樣,使其主動改進不足,又容易被學生所接納,學習效果比較理想。
2.3大膽實踐,練習懸針豎(臨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懸針豎與垂露豎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懸針豎與懸針的異同點,并為學生介紹懸針豎名稱的現實含義,以此有效引入新課。如:書法中是豎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懸針豎,一種是垂露豎,這兩種豎的收筆是不一樣,豎的收筆形如下落的露珠,故稱垂露豎,那么懸針豎呢,是不是,給人一種像一鐵針從空中直插下來的感覺?在學生觀察懸針豎圖片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闡述懸針豎的形態特征,在學生回答后教師予以總結,即收筆出鋒的稱為“懸針豎”,具體寫法為:①向左上逆鋒起筆;②提筆圓轉;③中鋒向下行筆;④逐漸提筆;⑤出鋒收筆。
教師在巡視學生寫字練習時,發現其在書寫過程中經常出現以下幾個問題:①經常將豎寫歪;②懸針豎行筆過程中筆畫由粗變細的過程過快,粗細差異過大;③眉筆處出尖太尖、太長?;诖藛栴},教師需要再次為學生示范,并提醒學生盡能力將懸針豎寫直,努力做到行筆的粗細變化平緩,不要在收筆時將收尖處寫的太尖或太長。借助學生自主實踐,練習懸針豎,不僅起到深化學習印象的作用,而且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4梳理清晰,講練關系
寫字作為一項實踐性較強的活動,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梳理好講和練的關系,注重思維啟發,以指點為主,精講多練,在強化學生書法理論基礎的同時增強寫作能力。漢字是由一筆一劃構成的,要想寫好漢字,先得寫好筆畫。漢字中每一個筆畫都是由起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完成的。我們不論是練習寫字還是練習筆畫,都需要仔細觀察起筆、行筆、收筆三者間的位置關系,準確把握起筆、行筆、收筆的長短、輕重、結構及方向等,保證方向正確的基礎上進行練習。
以“十”字(圖2)為例,十字最粗的筆畫是豎,最細的是橫,第一筆寫橫畫,第二在寫懸針豎。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在一旁糾正學生的坐姿。如:挺直上身,胸不可以貼到桌面,背部要與椅子保持一段距離,兩肩要平,分開兩腳。在寫作時必須要雙肘外拓,利用自己的左手壓住紙,右手寫作,筆桿需要與右眼保持平衡狀態。時間一長,學生將逐漸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為日后學習奠定基礎。
3.教學反思
前蘇聯美學家尤·鮑列夫說:“藝術的影響可以觸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個角落,藝術造成完整的個性?!睍ń逃簿邆浯斯δ?,既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又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幫助。因此,教師需要提高對此的重視,并定期為學生介紹書法大家的作品,開展多種主題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刻體驗到書法的博大精深,從而萌發出對古漢語的喜愛之情。
結束語
綜上所述,依據課程教育發展需求,小學書法教育必須要以傳統經典碑帖為基礎內容,借助對顏真卿《勤禮碑》中懸針豎的解讀,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需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指導活動,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實踐中掌握其技法,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無形中提升孩子們的寫字能力。
參考文獻
[1]臥菴.誰能待之 篆止于斯——李陽冰《拪先塋記》[J].東方藝術,2017(16):111-119.
[2]方建勛.清秀飄逸的隸書技法(二)[J].書畫世界,2016(02):79-82.
作者簡介:
唐榕, 出生年月:1991.12.28,性別:女,籍貫:重慶,單位:重慶市武隆區浩口鄉中心小學校 ,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小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