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都
摘要:情境教育是針對學生的好奇天性設立的教育理念。通過圖形、色彩、聲音、畫面等等不同的教學素材,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實,數學學習并非一成不變,教師可結合情境教育的教育理念,將數學思維與之巧妙結合,雙管齊下,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情境教育;數學;情境創設
中小學數學的注重實用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更注重從具體展開,結合課本當中的知識點,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和認知限制,利用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在課堂上的注意力。若教師可以設立情境并鼓勵學生參與,則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以下,筆者將就本人在數學教育過程當中采取的情境創設案例進行分析。
1、情境創設在圖形面積方面的應用
情境創設的創造者是教師,參與者是學生。所以教師應力求將情境創設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接觸到的環境當中,這樣更利于學生發散思維,進而通過生活中接觸過的事物進而產生聯想。因此,在學生學習圖形面積章節時,筆者給學生設立以下場景:
上圖是日常生活的街道,借助這個情境,教師可向學生提問: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思考一下圖上都有那些圖形?
生: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師:是的,那么這些圖形的面積應該怎么計算啊?生:不知道。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張格子圖:
師: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我們得出,這幅圖上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平行四邊形拆分一下,就像下圖:
師:由此可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生:邊長乘以高
師: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S=ah
通過上述教學實例不難看出,情境教學可以輕易把學生帶到老師的問題當中。教師創設的情境越接近生活,越容易引發學生共鳴。而且,教學時結合顏色鮮明的各種圖片,使得學生在觀看圖片的過程當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效果顯著。
情境創設不僅可以把生活場景當中的圖形結合到教學中,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還可以用鮮艷的顏色刺激學生的大腦,更有助于學生提高注意力。因此,當教師在情境中不斷地提出問題,一步步引發學生跟隨教師的節奏進行思考,然后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數格子,發現圖形面積的奧秘。
2、情境創設在觀察物體方面的應用
觀察物體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實際上是向學生教授物體仰視、俯視、側視圖。情境創設在幾何教學中有鮮明的突出優勢,學生通過自主擺放、觀察物體的各個角度,可以更直觀得出物體不同視角的視圖。
在學習觀察物體章程時,教師可提前讓學生準備六個正方體(材質不限)。
師:請同學們根據下圖擺放自己手中的六個木塊:
師:請大家看看,這幅圖片上的圖案分別是從哪個角度觀察咱們擺放的物體(六個小木塊)的?
經過觀察物體課程的學習,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實際查看,對于物體的各種視圖一目了然。而且,教師利用學生自主準備的小正方體,可以積極開創學生的創造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力。例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視圖,讓學生用手中的小正方體對照著黑板進行擺放,同一幅視圖甚至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擺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看誰想法最多最新穎。此外,情境創設對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結合老師設立的情境,發散思維,在想象的世界里任意擺放各種物體。畢竟,學生在幾何的學習中絕大部分都是依靠空間想象力。所以,通過情境創設對空間能力進行培養,亦十分重要。
情境創設有利于圖形觀察課程的學習,情境創設可以多方位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多方協作,積極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體驗。
綜上所述,情境創設是中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方法。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動手實驗、比較猜想等方式,借助教師為其創設的情境,可以更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而且,因為情境創設可以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達到的學習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姜立剛.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課堂結構重建[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5).
[2]李俊紅. 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云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