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歡
摘要:目的:研究導師制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院100例兒科臨床實習生(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將其依據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2組,分別行傳統教學和導師制教學模式,對比其兩組教學效果。結果:觀察組兒科臨床實習生專科操作(8.65±1.32)分、基礎理論(9.03±1.65)分、溝通能力(9.56±1.64)分、工作態度(9.74±1.52)分,相比對照組更具有優勢(P<0.05)。觀察組兒科臨床實習生教學滿意度98.00%,高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結論:導師制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教學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值得研究。
關鍵詞:導師制教學模式;兒科臨床實習;教學
臨床實習為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臨床實習生鞏固知識的基礎,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中[1]。兒科相比成人科室具有一定特殊性,面對的人群均為年齡較小且抵抗力較差者,臨床癥狀表述不清及檢查不合作給臨床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對兒科實習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十分重要,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果[2]。本院對導師制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并總結分析結果(2016至2017年),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100例兒科臨床實習生(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將其依據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2組,各50例。
觀察組-男、女占比各為23:27;年齡范圍上限值22歲,下限值18歲,年齡平均值(20.36±1.03)歲。
對照組-男、女占比各為22:28;年齡范圍上限值22歲,下限值19歲,年齡平均值(20.59±1.88)歲。
兩組兒科臨床實習生的年齡情況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教學方法
本組兒科臨床實習生實施傳統教學,教學方法為臨床教師采取一對一的帶教。
1.2.2觀察教學方法
本組兒科臨床實習生實施導師制教學模式,具體措施:由導師作為實習生的帶教老師,指導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實現將理論轉向實踐的能力,臨床實習生轉變為正式工作人員。臨床實習生在進入科室后,總住院醫師應熱情接待,對其進行入室宣教,告知其該科室的實習任務以及計劃,并與其進行積極交談,對每位實習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動手和理論能力差異、性格特點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據每位實習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適宜的教學[3]。每位導師進行一對一指導,在實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連續、主動和全程的指導。對實習生進行操作和理論知識的培訓,按時對實習日志進行審批,導師需經常與實習生進行思想溝通與交流,從而對實習生的工作狀態、思想動態進行充分掌握,能夠為實習生提供工作、生活以及思想上的幫助[4]。
1.3觀察指標
對比且分析兩組兒科臨床實習生教學效果。
對比且分析兩組兒科臨床實習生教學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2組兒科臨床實習生教學效果,并用t值檢驗,用“%”的形式,表示2組教學滿意度,并用卡方值檢驗,在用SPSS20.0軟件核對后,當2組兒科臨床實習生的各指標數據有差別時,用P<0.05表示。
2.結果
2.1對比2組教學效果
觀察組兒科臨床實習生專科操作(8.65±1.32)分、基礎理論(9.03±1.65)分、溝通能力(9.56±1.64)分、工作態度(9.74±1.52)分,相比對照組更具有優勢(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教學滿意度
觀察組兒科臨床實習生教學滿意度98.00%,高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如表2:
2.討論
兒科在臨床科室中較為特殊,其病房內患者均為年齡較小、抵抗力較差、配合度低等人群,給臨床工作增加了難度[5]。而針對此類現象,對兒科臨床實習生進行規范的教學,能夠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對提高醫院聲譽也具有重要作用。
導師制教學模式為臨床新型的教學方式,該方式能夠顯著提高兒科實習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如基礎理論、工作態度、專科操作以及溝通能力等。臨床實習是應用理論知識至臨床操作的開始[6]。導師制的實行能夠促進師生之間有機會溝通與交流,導師精湛的業務能力、強烈的責任心、臨床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均能潛移默化的感染實習生,導師在指導兒科臨床實習生時,通過幫助兒科臨床實習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能夠使兒科臨床實習生的職業情感和臨床專業性得到提高,使兒科臨床實習生能夠意識到工作的專業價值,使兒科臨床實習生的專業思想得以鞏固。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導師對兒科臨床實習生進行連續和全程的檢查和督導,能夠將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使兒科臨床實習生能夠利用業余時間強化專業技能,進而通過考核并達標。從本文研究數據可見,導師制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夠使兒科臨床實習生順利度過實習期。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兒科臨床實習生專科操作(8.65±1.32)分、基礎理論(9.03±1.65)分、溝通能力(9.56±1.64)分、工作態度(9.74±1.52)分,相比對照組更具有優勢(P<0.05)。觀察組兒科臨床實習生教學滿意度98.00%,高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
綜上所述,導師制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教學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參考文獻:
[1]雷賢明, 徐暉, 胡敏,等. 導師制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 現代醫藥衛生, 2017, 33(15):2391-2393.
[2]張慧. 導師制聯合PBL教學法在兒科新護士頭皮靜脈輸液技術中的應用體會[J]. 天津護理, 2014, 22(4):343-345.
[3]黃韋芳. 論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實踐教學模式之建立[J]. 右江醫學, 2015, 43(4):525-526.
[4]孫冬冬, 馮嘉旭, 張磊. 以導師制為基石的教學方法在心血管內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5, 35(12):1709-1711.
[5]張群, 劉曉燕. 全程導師制與教學臨床路徑相結合模式在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 交通醫學, 2017, 31(2):202-204.
[6]李彩娟, 劉春鳳, 劉云雙,等. 醫學影像實習教學中實施導師制的探討[J].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2014, 35(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