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威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是擺在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而要完成這一任務,就要樹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學宗旨,培養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科學精神,成為個性鮮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在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的。
一、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因為沒有好奇,就沒有求知欲,更沒有創造精神。小學生的好奇心是最強的,他們對各種事物、現象總愛問為什么。于是,我在語文教學中千方百計地愛護和保護他們的好奇心,不斷激發他們的探索的興趣,肯定和鼓勵他們的點滴發現,像愛護幼苗一樣呵護和培植他們的創新意識。課堂上我常提出一些疑問“為什么讓·彼浩勒添了幾個字,下午給老人錢的人就多了起來?”、“包公為什么審驢不審人呢?”同學之間常常開展質疑活動。學生產生了好奇,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接觸和研究,并逐步進入樂此不疲的境地。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我認為教師的寬容是培養學生創新的關鍵。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人際環境。學生只有在輕松愉快、和諧寬容的課堂教學中,在高度自由的想象與創新的環境中,才會充分投入、積極思考、大膽想象、勇于創新。要消除學生對創新的“神秘感”和“不可能”,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每個人對同事物都有不同的體驗和獨立思考后的不同見解,
如《金色的魚鉤》一文講的是長征途中的故事,課文通過描述老班長盡心盡力照顧三個病人,最后壯烈犧牲的感人故事,表達了老班長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文中有四個省略號,表示不同的作用。課堂中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積極討論四個省略號所表達的內容,讓學生深刻地感受老班長的高貴品質,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開展多樣化課堂活動
創新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到的面很廣,從教師設計課堂活動而言,可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如:放幻燈、聽音樂、看錄像、猜謎語、進行有趣的比賽、表演等。
比如,在《你,浪花的一滴水》一課的學習中,播放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讓學生放松心情欣賞,歌曲播放完畢后,提問學生說說雷鋒的英雄事跡,大家暢所欲言。在范讀課文時配上柔美的樂曲,學生回憶雷鋒的事跡,猶如回到雷鋒的時代,感受雷鋒的精神,學生的感情得到了升華,為課文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又如學習課文《太陽》以謎語導入: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見,手卻摸不到;實際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卻很小很小,沒有它就沒有世界,有了它就萬物歡笑。每個學生都認真的思考,這到底是什么東西呢?有的說是光,有的說是地球,還有的說是母愛等等。此時的我只笑不語,充滿了神秘感。學生的學習興趣瞬間被點燃,為學好本課打下很好的基礎。
當然,不是每堂課都有多種活動形式并存,但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應盡量使每節課不呆板,不機械,不單一,千萬不能只有教師一味的填鴨式“滿堂灌”。要充分利用電教設備,認真準備教學圖片,善于搜集背景知識。并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取聽說、演示、圖像觀察、猜測詞義等多種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丁點兒。做到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并且注意保護和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態度和創新熱情,特別要注意保護學生尤其是那些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小馬過河》,當歸納出全文的主旨“凡事都要親自試一試”時,有個學困生忽然提出不同意見:“老師,有些事是不能試的,有些事是不該試的。”逆向思維正是產生新觀點的大好時機。我馬上表揚這名學生并問:“請大家說一說,哪些事是不能試的,哪些事是不該試的?”同學們一下子興奮起來,而那名學困生更是踴躍發言,小學生是不能試著做犯法的事,例如:殺人、搶劫等。其他同學也不甘落后,小學生是不該試著學習吸煙、賭博。小學生不該試著不尊重年長的人等等。這樣逆向思維的提問,一方面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和榮譽感,另一方面也促使他們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體會到尊重、愛護、理解和信任等做人的常識。
總之,創新是人的最本質、最基本的活動,每一個人都有創新的潛能,小學語文教學要立足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想方設法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出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愉悅地去學,去說,去寫,使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成為創新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