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召舉
摘要: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有著重要的文學意義及歷史意義,古詩詞教學也是高職院校的重要教學內容。在高職院校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時候,古詩詞教學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闡述了新課標對于古詩詞人文精神培養的要求,并提出需要完善考核制度、營建人文課堂,從而在高職院校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高職院校;古詩詞;教學;學生;人文精神;培養
1 新課標對于古詩詞人文精神培養的要求概述
雖然新課標改革在不斷的深入,但是并沒有確定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契合點,我國很多地區的新課改并沒有得到落實,并不重視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這些情況嚴重影響了課改效果。因此,使用古詩詞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不斷的完善考核制度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 完善考核制度
現階段,我國培養人才的方式呈現著多元化的特點,并且獲得社會、高等院校、國際機關等的認同。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不利的。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并不鼓勵學生閱讀詩詞,過于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方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較窄,甚至一些學生并不能堅持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學生為了提升自己的考試分數,使教學成為了一個工具。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的完善考試制度,并且要重視學生的個性,不能以考試成績區別對待學生。各個高校應該增加錄取學生的途徑、提升自主招生能力,選拔有才華的學生,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不能簡單的以考試成績定論學生的優劣。使可以深入理解文學、喜歡文學、喜歡古詩詞的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其次,我們可以把文科和理科合并在一起,這需要由相關的學者將各個行業的知識融合在一起,文學當中包含的人文屬性是學生精神世界的風向標,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科與理科的分離,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較低,這也是提升我國整個國家的人文素質的難題。理科學生不研究歷史、地理等學科,為了提升自己的考試成績,將大部分的時間及精力都用于研究數理化致使,忽視了語文知識的研究,這也是學生人文精神水平低、知識面窄等的主要原因。
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可以將文科與理科合并在一起,使學生可以感受不同的理念,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還需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及審美觀。此外,學生應該拒絕趨利化、政策化的教學觀念。趨利化的教學觀念將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不利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3 營建人文課堂
3.1分析古詩詞意境
我國古詩詞中包含了很多的意境。由字面來看,意境指的就是“意”和“境”的結合,是詩詞描述的畫面與作者思想感情融合形成的特殊境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指導學生分析古詩詞中的意境,使學生可以掌握古詩詞的美感,同時還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理解古詩詞中的凈化,使學生可以分辨古詩詞中展現的意境。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指導學生融入到古詩詞描述的境界當中,利用洗練的教學語言,為學生展現詩詞描述的畫面,使學生可以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當中,描寫了赤壁戰爭的畫面,并以此表示自己的夢想,抒發自己的情感,同時還表現了詩人為期望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想法,在文中還包含了詩人對于我國江山的熱愛。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感受詩詞中的意境,并且利用相關可見,使學生感受戰爭場面,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血性及人格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詩詞的意境,感受戰爭的壯大。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揣摩詩詞意境,是建設人文課堂的重要環節。
3.2鼓勵學生聯想,研究古詩詞中的人文精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聯想力及創新能力,使學生可以感受古詩詞中的藝術形象,古詩詞與造型藝術及表演藝術不同,其并不能給人視覺方面的沖擊,而是通過語言來體會詩詞中的意境。這就需要師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聯想能力,感受詩詞中描述的意境。并且,古詩詞中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及內容,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講解“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詞的時候,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常作客”、“獨登臺”的形象,并且在想象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常作客”指的就是詩人遠離家鄉、久居他鄉的情況;“獨登臺”表示的是杜甫在他鄉,但是孤老無依的凄涼之感。在研究此部分意境的時候,杜甫的愛國情懷及山河破碎的情況,使杜甫出現力不從心的感覺,這種情感在文中得到了體現,學生應該由此方面解讀古詩詞。例如: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指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在一個千山環繞、廣闊的區域當中,詩人自己孤獨垂釣的情況;幫助學生理解詩人被貶之后的樂觀心情,感受詩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幫助學生理解詩中的含義,并嚴格把握詩中的意境,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3.3探究詩詞用語,發現人文涵義
古詩詞的詞語是很精煉的,古詩詞的詞句是展現詩人精神的重要途徑,其與詩人的性格及內心情感有著重要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每一個洗練的詞句、典故等都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在學習詩詞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研究詩詞,尤其是詩詞中的一些重要詞語,需要反復研究,并分析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及洗練詞語的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環節。
4 結語
總之,古詩詞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認識古詩文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作用,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及考核制度,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洪華平. 淺析如何在高職院校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 明日風尚, 2016(20):384-384.
[2]唐文健. 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J]. 語文天地:初中版, 2017(4):87-88.
[3]吳青青. 談人文精神觀照下的古詩詞教學[J]. 語文天地:初中版, 2017(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