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宏 馬紫微 姜其暢 孫慧霞 鄭偉
摘要: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開始設置新能源專業,培養光伏產業應用型人才。本文針將對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產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問題在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培養定位以及校企合作三方面闡述了一定的看法和認識。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光伏產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39-0079-02
一、引言
隨全球化石能源的儲量減少,以及其燃燒使用給人類生活環境帶來的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使得世界各國開始都將目光投向了儲量豐富、沒有污染的新型能源。由于太陽能具有清潔、儲量豐富、安全可靠等優點,已作為世界各國新型能源的首選,是未來解決能源危機與環境污染問題的必然選擇。因此,近年來,太陽能光伏產業取得快速的發展和進步。
我國是能源生產大國,同時更是能源消費大國,對于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更是迫在眉睫。國家能源局在《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在“十二五”基礎上太陽能每年保持穩定的發展規模,到2020年光伏發電量將達到1500億千瓦時,光伏發電電價水平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50%以上。2018年1月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11月,我國光伏發電量達10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光伏年發電量首超1000億千瓦時,1069億千瓦時的光伏發電量可替代33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9300萬噸。2007年6月17日—23日,青海省連續7天168小時實現了新能源供電。我國現已成為全球光伏發電發展最快的國家。隨光伏行業快速發展,伴隨而來的是對從事光伏產業的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逐年增加。為應對這一人才短缺的狀況,培養人才的高等院校開始設置與光伏相關的專業。培養光伏產業人才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發展更是當前新建本科院校的發展戰略。新建本科院校的開始培養光伏人才是在2008年南昌大學在全國本科院校中培養光伏人才之后。高等院校的光伏人才培養主要開設的是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或是在物理、材料、電氣等專業下設置的光伏方向。由于太陽能光伏專業是近年來新的專業方向,所以關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人才培養可以借鑒的內容很少,仍處于起步不成熟階段。因此,近年來關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產業人才培養工作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針將對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產業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問題闡述一定的看法和認識。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光伏產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師資隊伍建設緩慢,人才培養工作相對滯后。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是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專業是屬于新開設的應用型專業,加強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從新建本科院校的布局來看,有55.6%的院校處于非省會級城市。非省會級城市由于對人才沒有吸引力,很難引進專業人才。另外。很多院校在人才的引進上仍然遵循傳統專業的人才引進辦法和條件,待遇及要求明顯不利于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引進。新建本科院校光伏專業的很多授課師資是原來的材料、機電、物理或其他專業通過學習轉型而來,科班出身的教師較少。再加上光伏專業課程是涉及到光學、電工學、電力電子、單片機、PLC等知識,對老師的專業素養要求偏高。
2.課程體系不夠合理,培養目標模糊。由于光伏產業是一個新型產業,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也是一個比較新的工作。當前光伏專業在教育部的專業目錄中沒有專門的專業代碼,而且培養方案還沒有統一的規范標準,再加上光伏產業還涉及到物理、化學、電工電子、材料科學、機械、電氣以及建筑等多個學科專業的交叉,這樣就導致光伏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模糊,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培養目標不清楚的局面。光伏專業的設置也受傳統專業的影響,注重課堂教學及基礎實驗,所謂的真正的光伏應用型專業沒有得到體現,實驗實訓不能很好的與現實工作接軌。因此,表面上近年來雖然新建本科院校在光伏專業的人才數量培養上做了貢獻,但培養出的學生卻難就業。
3.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機制。光伏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應用型,與企業合作完成實訓、實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和地方企業屬于地方上不同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功能,對其人才的理念和利益的追求不盡相同。因此,他們之間的合作經常出現互不認可、利益博弈等問題,缺乏有效的合作動力,使得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合作時間普遍不長。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光伏產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1.加強光伏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培養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專業高端人才較少,再加上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地域、經費、研究平臺等問題的制約,短時間引進的光伏專業人才比較困難。關于新建本科院校光伏產業人才的培養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進修深造,支持相近專業的年輕老師到光伏專業比較好的高校科研院所去進修,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二是政策支持,通過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優秀青年教師深入光伏企業,在實踐中鍛煉和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并能促進產學研的融合。三是引入企業資源,聘用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填充師資隊伍。專業課程中的部分理論課或實踐課由企業中的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授課。
2.基于地方光伏產業結構,確定培養方向。光伏產業屬于多學科專業的交叉,所以設置課程需應在明確培養目標的前提下設置光伏專業課程,否則就會導致教學目標不清楚,課程開設內容重復,學生的就業方向不明確的現象。光伏專業課程應從產業結構出發,在職位的需求基礎上進行設置。光伏產業產業鏈與其他產業相比具有較長的產業鏈,最先是硅材料的加工和提純,然后是太陽能單體電池制作以及電池板的封裝,最后是光伏電站的設計、運行以及維護。光伏產業的這些特征使得專業知識具有涉及的范圍廣、系統邏輯性差、內容更新快的特點。因此,光伏專業課程的設置還必須首先考慮的是定位培養方向。
3.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促進校企合作達到互惠互贏。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要確立應用型的類型定位和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責使命,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根據所服務區域、行業的發展需求,找準切入點、創新點、增長點……”因此,太陽能光伏專業作為應用型專業,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應用轉型發展的契機。新建本科院校的光伏專業建立校企合作需建立以下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才能達到共贏。第一,促進企業文化和學術文化融合,使校企雙方達成共識。第二,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促進企業和地方高校的積極合作。第三,新建本科院校打破在家里等的常規做法,應加大資金投入,主動尋找合作企業,為企業人才培養和孵化項目提供支持。第四,學校成立校企合作的組織機構,專門負責與企業合作運行。制定合作方案、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四、總結
通過發展新型能源中的太陽能來解決當前的能源危機以及一次能源燃燒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是當前全人類關心的問題。因此近年來光伏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光伏專業人才緊缺的局面。為應對光伏人才緊缺的狀況,新建本科院校開設設置光伏專業,培養光伏人才。
參考文獻:
[1]國家能源局,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E].354號,2016,12.
[2]岑玢,張媛,邢秀青.我國太陽能光伏人才培養現狀[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11):207-209.
[3]周亞東.構建新型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實踐[J].職教通訊,2016,(11):16-18.
[4]張巧杰,白連平,楊秀暖.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課程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