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對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做了探討。
關鍵詞:興趣 培養 課堂教學
羅蘭有句名言: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對于我們的學生,不是缺少智商,而是缺少積極興趣的引導與培養。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且不談其他方面,就語文課堂教學來說,一個優秀的教師要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學習興趣的前提。現代美國心理學家馬期洛這樣認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后,愛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會突出出來,成為主要需要。小學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對他們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相反,如果師生關系不融洽,那么必然導致學生對語文課漸漸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反感之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良好氛圍里學習。
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心態,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期望帶給學生,以滿腔的愛心關心每一位學生,多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夠……”等語氣表露對每一個學生的期望。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當學生因學習上的失敗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時,當學生的思維受阻,理解有誤時,教師不能訓斥,不能懲罰,應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主動與學生交往談心,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只有真正對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學生才能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當老師的情感灌注在教學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接受老師所教的學科上,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曾有一位老師做過這樣一次試驗,在一個新帶的班里,隨機抽取少數同學,暗示他們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在以后的一個學期里,教師經常主動找他們談心,師生關系親密無間,教師還經常對他們的進步進行賞識,使學生獲得愉快的體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更加刻苦認真。果不其然,一個學期后,這些學生學習真的比其他同學進步快。可見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對學生真誠的期望是多么重要,效果是多么顯著。
創設學生樂于參與的教學境界。《語文教學藝術論》指出:教學藝術往往創造一種最佳的教學境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變為“我情我景”,這就激勵學生思維活躍,他們的注意、記憶、想象、思考、興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動進入了“最佳時期”,學生的靈感火花得到較多機會的撞擊,想象得以馳騁,思考力得以充分發展,學生在教學藝術激勵下,顯得格外聰明、靈活,學習幾乎到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境地,教學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小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積極投入,思維活躍,即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激活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二年級語文的一節說話課,要求觀察一種水果,說說它的形狀、顏色和味道。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其中一個教學環節設計為:先講學生分為4個組,每個組觀察一種水果。首先我準備4種水果,放在一個大果盤里,將每一種水果分成若干等分,課堂上讓學生先觀察其顏色形狀,再品嘗其味道,再用筆寫出來,寫話還讓可以學生發揮想象。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這樣能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學生思維活躍,學生靈感的火花得到較多機會的撞擊,想象力得以馳騁,思考力得以充分發展,學習幾乎到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境地。
我在教學童話類的文章時,老師可事先設計“童話王國”的版面,讓學生入情入境,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的興趣。學習有故事情節的文章時,讓學生扮演角色,上臺“演一演”,不僅給全班學生創造了親身體驗的機會,又為有“演員天分”的學生提供了展示鍛煉的機會。學習寫景抒情的文章時,讓朗讀水平高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不僅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全班學生的朗讀水平。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輔助教學。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任何新鮮事物的出現都能引起他的強烈注意和很大興趣。現代教育工具多媒體那優美的樂曲、動感的畫面為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創設了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由于小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在課堂上易疲勞,精力容易分散,所以課堂上可采用形式新穎、靈活多樣的游戲來調節他們的精神,喚起學習興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事實證明: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首先要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創設學生樂于參與的教學境界。除了抓住學生心理特征,進行語文課堂學習形式變通外,在語文學習中融入一些競賽性活動,也可以培養興趣。因為從人的心理來看,對于那些能夠比高低、評優劣、論先后的事情或活動,容易激發認得上進心,引起人的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如此。為進一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我還為利用“比一比,曬一曬”看誰的小紅花得的多活動,把他們的表現記錄下來,然后展示出來,這樣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別,來接他們的家長也能看到。于是幾乎所有同學都積極行動起來了,連平時一些作業拖拉的同學也加入到了這項活動中。由此,對于每一堂語文課,作為教師,教而自信;作為學生,學而樂學,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總之,語文學習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只要我們找到了途徑,并注意主動去培養,就可以逐漸形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語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馮云.好家長2015年25期
[2]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于書華.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