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素質教育的主要要求之一,要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就要徹底去除掉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育,設計并勇于創新學生樂于參與的課堂,努力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讓小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有趣。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從使學生自覺參與到課堂、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激發學習興趣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如何讓小學生更多的參與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 學習興趣;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要把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出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創設民主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
要想讓學生自主參與,必須創設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關系平等是前提條件,只有師生關系平等,學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機會自主參與。教學中,教師可多一點微笑,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受到感染;還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傷害學生,尊重學生的選擇,不橫加干涉,尊重保護學生的隱私,可多一點贊美,不吝嗇對學生的贊美、鼓勵,以縮短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讓學生愿意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一線小學數學教師要堅持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所以當教師站授課時,對于沒想好的允許再想,答錯答案的學生允許重答,答得不夠完整的允許補充,要引導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表發表意見,以此來開啟學生智慧的火花,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切主題、比較離奇的難題,教師應報以和藹的態度積極引導,教師依靠教材的同時,要注意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啟發學生的思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習慣,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二、引導正確學習觀讓學生積極參與
小學階段是學生習慣養成和思維發展較快的階段,它包含著一系列的重大轉折和變化。每天上課容易使學生精神產生疲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興趣。而且考試要達到一定的要求,容易引起幼兒情緒上的恐懼和緊張。 一是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要加強課堂常規的訓練,例如課前把學習用品整齊擺放在課桌指定的位置。發言、提問,按規定的姿勢舉手,思想跟著老師的講授內容變化,發言時做到暢所欲言,要求安靜時就一定保持安靜。二是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一些小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做功課比較隨意,作業本上亂畫上課玩東西等。為了讓學生養成好學習態度,培養正確學習動機,一線數學教師要教育孩子在做一件事時要態度要認真、負責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等。另外還要加強坐姿、注意力、動手操作等的訓練。
三、以恰當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
在一線課堂教學中,注重的是師生多邊活動。教師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敢于動手操作。所以,一定要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如講授"長方體的特征"時,拿起一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觀察、觸摸長方體有什么特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用心觀察思考,在氣氛活躍的課堂活動中,不知不覺中喜歡上數學課。通過這樣的設計,將語言、動手、觀察、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而且還啟迪了思維發展,使學生不單增長了知識又掌握了技能。
四、用生活化數學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兒童的現實生活應成為有效的數學教學資源。以小學生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教學素材,教材本身就有一些富有兒童情趣,也有一定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真把每個活動設計好,改被動為主動,改靜態為動態,讓小學生在熟悉喜歡的環境中,在動態場景里主動發現奇趣的數學知識,激發探究欲望。 注意與學生已經了解或已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結合,使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在了解的事物和熟悉的情景中理解數學知識含義, 因此數學課堂上要多引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體驗和生活經驗,例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以多種學生在學校生活內容為場景,引出計算問題,讓較為枯燥的計算教學實現了易懂簡單的現實背景,使學生掌握口算技巧,同時也對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并體會到計算意義和作用。
五、用活課堂發言方式讓生積極參與
新課程需要學生全身心的主動參與,要求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在發言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不管對與錯積極說;二是跟隨其他學生發言,本人不太自主發言;三是不敢舉手說。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用讓學生用發言方式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一是樹立榜樣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樹立一些班內、校內、生活中的榜樣,如評選“課堂之星”、“進步之星”,常常表揚一些愛動筋,聲音洪亮的小朋友,讓學生呢爭當榜樣,躍躍欲試。 二是使學生形成自信的發言品質。在發言前向學生提出要求,發言做到充滿自信、聲音響亮、態度大方。當學生發言忸怩或小聲的時候,教師要加以充分地鼓勵。就會調動小學生的發言積極性;當學生的發言被師生嘲諷時,對學生會有消極作用。所以,要細心發現學生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一面,指導學生的不足時要做到親切和委婉。
總之,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他們的心理認知水平決定了其認知過程中會有不平衡性,小學數學教師要恰當處理,讓每個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秀閣.小學數學游戲教學【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1.
[2]石雪梅.探究小學數學趣味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7
作者簡介:
杜春靜 1977.11,女,漢,河南西華縣, 研究方向: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