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娟
摘要:隨著社會進程不斷加快、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強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推進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4-0200-01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是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惠民措施,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推進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下文是本人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一些思考。
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重要性
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程度不僅直接反映著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否開展得活躍,而且也成為衡量基層群眾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只有加快基層文化建設步伐,才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提供思想基礎,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近年來,黨和政府不斷加大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力度,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立,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改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明顯提高。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可持續化發展受到一定阻礙,直接影響到我國基層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影響到了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研究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問題十分必要。
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而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相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相對滯后的情況,還未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基層文化設施簡陋落后
盡管政府逐年加大了對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視力度,投入也逐年增加。然而,針對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遠遠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多元化需要,這就直接影響了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速度和力度。尤其是農村文化設施的建設投入得不到根本保障而難以持續發展。
(二)人才隊伍建設薄弱,文化骨干力量缺乏
很多優秀的群眾文化工作者被調到大城市工作,還有一部分經驗豐富的群眾文化工作者也面臨退休。基層文化工作人員普遍存在學歷不高或文藝特長不足等情況,大部分文化工作人員都是兼職,他們不僅負責同文化事業相關的工作,還要兼任其他工作。“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分散了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精力。鄉鎮綜合文化站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已歸并鄉鎮政府綜合辦公室,而且很多鄉鎮社區文化站則仍未建立,文化專干專業人員缺乏、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薄弱,這成為基層政府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①。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基層文化骨干人才的空缺。
(三)基層文化活動單一,群眾文化生活貧乏
以某縣為例,基層群眾文化大都是傳統戲劇的演出,內容上缺乏創新,吸引力不強。真正適合群眾欣賞、喜聞樂見的文化作品比較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熱情不夠高,特別是參與文化活動的男性人數不多。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廣大偏遠的鄉鎮和自然村公共文化資源缺乏,文化下鄉活動較少,下到村則更少。基層文化活動難以保證,難以滿足這些地區群眾對多元文化的需求。
(四)責任主體不明確,缺乏政策協調機制
管理體制、管理職能未從根本上轉變,一些基層文化部門主要精力僅限于應付檢查等事務,從宏觀上規劃、指導、推進基層文化建設著力較少。鄉鎮文化干部的工作如何評估、監督,沒有細化規定。基層文化管理部門職責不清晰,統籌協調功能較差,只能依靠傳統協商溝通的辦法解決。
三、推進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深化認識,加大基層公共文化的重視力度
針對一些基層干部重視經濟硬指標,忽視文化軟實力,對群眾文化權益關注不夠的政治上的近視現象,必須提高對加快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健全和改善基層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工作,基層政府應結合當地公共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做出科學而嚴謹的規劃,認真將公共文化建設落實執行到位②。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各相關部門要立足職責、分工合作,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承擔主體責任,宣傳文化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公共文化體育機構要發揮業務指導作用。上下同心協力,從制度保證、資金投入、人才建設、市場化等方面,調動全社會力量,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增加投入,改善基層公共文化建設設施
不管是文化建設經費、文化工作人員待遇,還是民間文藝團隊的發展等方面,都需要足夠的資金投入。地方各級政府要根據實際需要和相關標準,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有足夠的運營資金、建設資金和人才培養培訓經費。
依托村(社區)黨組織活動場所、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文化活動室、閑置中小學校、新建住宅小建設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加強鄉鎮和社區文化站建設,逐步改變基層文化活動場地、設備、器材嚴重不足的狀況,切實保障基層群眾公共文化鑒賞的基本權益。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支持文化設施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應的社會化與市場化。
(三)壯大隊伍,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需要一支數量足、素質高、結構合理的專業人才文化隊伍。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齊專職工作人員,必要時通過縣、鄉兩級統籌和購買服務等方式解決人員不足問題。推廣部分地方基層文化體育設施設立文化管理員、體育指導員等經驗。鼓勵“三支一扶”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志愿者等專兼職從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管理服務工作。抓好文化專職人員的培訓工作,更新知識結構,發掘基層民間藝人和青年文化人才,造成一批文化中心戶、示范戶,使其成為文化能人,發揮他們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中堅作用和帶動作用。
(四)加強創新,豐富基層文化活動的內容
充分發揮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利用公共數字文化項目和資源,為基層群眾提供數字閱讀、文化娛樂、公共信息和技能培訓等服務。推動國家及省級骨干文藝團體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結對子”。暢通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渠道,為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和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等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文化服務。結合當地的文化傳統,積極開展藝術普及、全民閱讀、法治教育、科學普及、就業創業培訓等,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群眾綜合素質。結合中華傳統節日、重要節假日和重大節慶活動等,通過組織開展讀書征文、文藝演出、誦讀演講、書畫攝影比賽、健身競賽等文體活動,吸引更多群眾參與。依托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支持群眾自辦文化,推進基層群眾文化健康、規范、有序發展,促使公共文化服務進村寨、進田間、進院落,使基層文化生活更加充實、基層群眾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五)積極探索,健全建設管理長效機制
強化政府在推進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宣傳文化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加強協調指導,各相關部門立足職責、分工合作,共同推動工作落實。加強對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的管理,制定服務規范。圍繞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服務規范、經費投入、績效考核等重點環節,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和內部管理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實現設施良性運轉、長期使用和可持續發展。在村(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發揮村委會和社區居委會的群眾自治組織作用,健全民意表達機制,鼓勵群眾參與基層文化建設管理。制定加快基層文化的規劃和扶持政策,納入干部工作考核指標,確保基層文化建設各項目標任務實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讓人民群眾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要根本上從群眾實際需要入手,要加大重視力度、改善基礎設施、加強隊伍建設,豐富活動內容、健全長效機制,通過各種有效措施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發展,使之更好地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世界,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