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楠
摘要:表演藝術當中的主要特點之一是演員要“化身為角色”,因此就應當正確解決演員與角色之間所存在的矛盾與差異正確地認識與解決這一矛盾是樹立正確的表演觀念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演員;創造;角色;制約;解決
中圖分類號:J8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133-01
演員作為一個創造者,當著主導地位。他(她)必然是以自己的認知水平去分析與認識角色,是以自己的創作手段和專業技巧去塑造人物,并且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把握著主導方向。因此,演員的生活素養、思想修養、藝術修養與專業技巧,對于塑造人物來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演員是在劇作家所創作出來的文學形象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造,這個文學形象是劇作家利用文字和語言創作出來的,它有其自身的客觀標準,即它在一定程度上或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給演員的創造給予規范。例如:無論誰去演賈寶玉,雖然她是以自身的條件去進行創造,但是她始終要按照曹雪芹和改編者所描繪的賈寶玉的文學形象為基礎去進行創造,最終要達到這一形象的客觀要求。這就決定了演員既是創作者,又要受到所描繪角色的文學形象要求的制約。從這里可以看出,演員的創作不是完全的自我表現,而是在創造一個與自己不很相同,甚至是很不相同的另外一個人物,一個特定的角色。
此外,演員與角色之間的矛盾,雖然與其它藝術創作一樣是創作者與其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之間的矛盾,但演員是以其自身為創作的材料和工具,所以就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就是演員在其創作的過程中,始終都存在著兩個自我:即第一自我:演員,與第二自我:角色?;蛘哒f演員本人的創作生活與創作感受(如創作時的心理活動與創作中對于自己優勢的看待問題等),同時還要通過角色的生活,背景,感受其扮演的人物的心理活動,也就是說演員要生活在角色的規定情境中,去感受此人物的喜怒哀樂。第一自我與第二自我的辯證統一,不同生活情境的協調與促進,也是演員必須要解決的矛盾。
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只能是演員從自身出發,運用正確的創作方法,最終達到創造出特定的人物形象——即角色的要求。由于演員在創作角色中只能是以其自身作為創作的材料,所以對于角色的創造,不論是與演員自身多么不同,都必須從自我出發。因為演員本人正是其角色創作的現實的物質基礎,離開了這個基礎,就根本談不上角色的塑造。但演員又不是角色,不論演員所要扮演的角色和演員本人何等相似,都絕不可能等同于演員本人,需要演員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和體驗,抑制演員本人與角色相悖之處,發展與角色相似之處,在可能的范圍內改變自己以適應角色的要求,在表演時要做到“此刻、此時、我就是”這樣一種假定的狀態,最終“化身為角色”。
在“化身”這個過程中,演員當然是主導者,無論分析,研究還是想象和體驗,以及利用、抑制和改造自己來適應角色,直到最后去表演角色都必然是在演員的控制下進行,完全的“忘我”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正確的。事實上,演員在表演時即使是在最激情的瞬間,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地“忘我”。在舞臺上表演時,演員還會感受到觀眾的反應,演員在創作中必然會存在著這樣一種對于自己表演的控制能力。
因此,真正優秀的演員永遠是在有意識地或者是在一時的深層清醒來主宰著自己的創作。但這是不是說演員的情感就不應該參與創作呢?或是在演出時把情感完全排除在外呢?這樣做顯然也是不正確的。既然角色是演員創造的最終目的,那么,對于角色的客觀要求中就包括角色的情緒體驗,角色的情緒體驗應該是一個完整的角色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演員不能創造出角色的情緒體驗,就不能說是完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創造。
正確的表演應該是:演員在創作中一方面始終清醒地把握與控制自己對于人物的創造;另一方面又必須要全身心地投入,當然包括自己情感的投入。演員是在引導自己進入角色,是運用自己的生活(包括身體與心靈等)與專業技巧來塑造角色,在利用時既要發揮自己與角色的相近之處,又要抑制與角色相悖之處,一切都要經過提煉和加工,最終以角色的要求歸宿。演員與角色的矛盾是由演員來協調統一的,但是最終應該統一于演員所要扮演的角色。
在進行劇本的分析時,演員還要對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進行認真的分析與研究。一般來說,在戲劇的排演過程中,導演會對演員所要扮演的角色提出一定的要求,有的導演會要求得非常具體,非常細致,而有的導演則不要求這樣。演員一方面要去理解導演所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更主要的方面,就是演員必須在對劇本總的分析基礎上,對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因為這種分析是演員進行角色創塑造的基礎。
確實由于文學劇本中的角色最初給予演員的印象具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甚至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說的那樣,總是會在演員的創作中表現出來。因此,有人認為只有第一次閱讀劇本時所產生的印象是最可靠的,甚至還認為進行再分析就有可能破壞破壞這種鮮明的氣氛與感受,所以有些演員會主張只要是對角色有了感受,完全憑直覺去演就可以了。對于這種認識,應該具體分析。一方面應該承認初讀劇本時所獲得的對于角色的印象,確實會對演員塑造角色起到影響作用,在表演藝術史上,也許一些天才的演員或者是某個演員對于某一個特定的角色來說,在初讀劇本之后就能產生出角色的形象,用不著再去刻意地進行研究,就能夠比較成功地去塑造一個具有一定分量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