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玲
摘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首先了解小學語文課堂現(xiàn)狀,第一教學模式單一,針對語文知識的運用缺乏足夠重視,缺乏合理的教學目標,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減負增效策略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第一,構(gòu)建有效的語文教學,第二,課堂增效要注重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第三,注重實踐運用。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
學生學習萌芽階段是處在小學時期,小學生理解力較差,很多課程需要按部就班的學習,小學知識的覆蓋面和知識深度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能來來時很難消化,大量的作業(yè)、補習班等壓的學生喘不過氣來,教學效果很難達到教育者滿意的目標,且小學生出現(xiàn)厭學現(xiàn)象,后來,社會積極倡導(dǎo)減負,幫助學生減少學習負擔。隨著社會發(fā)展,教育界推出增效減負的理念,從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給學生減輕負擔,還需要幫助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增強語文學習的成效性,因此,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成績以及教師教師語文的教學成果,要從增效減負著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效果是目前教育界的重點,具有現(xiàn)實研究意義和價值。
一、小學語文課堂現(xiàn)狀
1、教學模式單一
中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以老師為主體,單向講授,老師講,學生聽,且應(yīng)試教育減輕課堂學習成效,造成大部分語文教學都以應(yīng)對應(yīng)試考試為主,大量的填鴨式教學和灌輸式教育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加深學生對本門學科的方案度,不僅沒能夠給教學帶來成效,反而使教學成效減弱。老師們在課堂只是片面完成了教學任務(wù),強行灌輸課本知識,忽略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且教學方法單一,單純課堂授課,忽視素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
2、針對語文知識的運用缺乏足夠重視
當前在新課改教育關(guān)鍵下,不少語文老師還固守傳統(tǒng)思想,知識單純教學,目的為了完成教學任務(wù),在授課方面僅僅依照教育教學標準要求學習背誦古詩詞,缺乏對學生語文訓練思維,對知識點也只是照搬給學生,沒有對學生進行詮釋和解讀,導(dǎo)致學生僅僅學會做試卷,不知道語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不懂得實際運用。
3、缺乏合理的教學目標
不少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為學生制定的目標是以學生卷面成績?yōu)闃藴剩虒W目標也只是按照教學標準來完成制定,這種群體性的硬性指標不利于學生綜合發(fā)展,忽視學生個體差異,不利于新課改下小學語文的減負增效作用。
二、小學語文課堂減負增效策略
1、構(gòu)建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學習環(huán)境對于學生學習起到很大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學習,不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僅沒有給學生帶來學習的積極性,反而使學生出現(xiàn)厭學,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構(gòu)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語文學習至關(guān)重要,因此,構(gòu)建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勢在必行。構(gòu)建有效的課堂環(huán)境,首先要學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要造成學習語文的氛圍,比如經(jīng)常開朗讀會、影展會、看短片寫作等等,幫助學生身臨其境。最后,課堂提問學生課本知識,營造愛思考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回答時由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讓學生的思想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學到的知識不拘泥于課本。
2、增效要注重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主動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自己獨立的獲取課內(nèi)、課外知識,只有這樣才符合學生增效減負的作用,怎么樣幫助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呢?這就需要培養(yǎng)想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老師要幫助學生學習。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差,自學能力需要在老師的指點下完成,老師的指點不是指老師全盤操作,而是有針對性的有目的的點撥學生學習盲點,幫助學生走出思想困境。其次,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這里的作業(yè)指的是開放性的作業(yè),沒有標準答案,是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回答老師提問的開放性問題,例如:在學習《矛和盾的集合》時,我讓學生首先自己說一下對矛盾的理解,在提問學生對這篇文章學習的感受,對于這種開放性的問題,應(yīng)該鼓舞學生開放性回答,其中有一個學生說他學習這篇文章后學習到應(yīng)該取長補短,我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事物各有各的長處,不能用自己的長處跟別人的短處比這樣容易驕傲,也不能用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這樣容易自卑,我覺得這位學生已經(jīng)感受到本片語文學習的價值。最后,積極開展小組討論活動。把班級分成小組,每個小組給定題目限時討論,把各個小組討論好了的結(jié)果寫在黑板上,最后由老師進行評價總結(jié),在評價中,老師把學生的閃光點說出來贊揚該組要需要把不足提點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該小組調(diào)取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小組成員意識到自己的提升空間,促進進步讓學生真正的投身到語文的學習中,更可以提升教學成果,一舉三得。
3、注重實踐運用
語文的學習僅僅是為了應(yīng)試教育,語文課堂教學除了教學學會聽說讀寫還需要實踐運用,把語文教學和實踐活動結(jié)合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運用這門語言,這樣才可以幫助教學達到增效減負的作用,因此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展示學生的才華,不僅是當前老師在授課時應(yīng)做到的,還是提高增效減負的手段。課堂教學往往是間接經(jīng)驗,對知識確實起著傳播作用,但直接經(jīng)驗對知識傳遞更加加深印象,不少老師只顧著課堂授課,自己也深知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學生在老師的提點下進行景物、場景想象,但往往只注重課堂教學,忽略讓學生設(shè)身處地的去感受文章中的美點,忽視課外實踐帶給學生的直觀感受,知識傳遞有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兩種傳遞方式,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例如: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四季》時,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年四季不同景觀的圖片,再帶領(lǐng)學生去校園的操場,直觀感受教學時的季節(jié),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nèi)容。
三、結(jié)語
小學語文增效減負是一個長期艱巨的工程,,每個教師在教授學生是不光要教授學生課本知識,還需要教會學生思考該學科的思維能力,整個提升教學成效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黃莎.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增效減負策略.課程教育研究[J].2017,43,(66).
[2]韓娟.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教學策略研究.學科攻略[J],2017,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