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玲
摘要:群眾文化藝術的培訓是群眾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當前群眾藝術培訓的基本狀況及其重要意義,并提出了相應的培訓策略,以期能為群眾藝術培訓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群眾藝術;培訓;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207-02
一、前言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藝術生活也越來越重視,群眾藝術培訓成為了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群眾藝術培訓不僅能夠提高國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養,而且對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筆者探討了公共文化服務背景下群眾藝術培訓策略。
二、當前群眾藝術培訓的基本狀況
公共文化服務具有社會性、普及型、綜合性與服務性等特點,主要的工作開展形式是基層文化干部培訓、基層各門類業務輔導、業余文藝骨干培訓、群眾演出團隊創作輔導等。2011年,文化部通過推動“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工作,開展第三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和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工作,進一步明確了公共文化機構的職能,提升了服務能力,改善了服務質量。中央財政確定地市級圖書館、文化館補助標準為50萬元,縣級圖書館、文化館補助標準為20萬元,鄉鎮綜合文化站補助標準為5萬元。經過各省自行評估、文化部評估組評估或抽查,確定2028個文化館達到三級館以上文化館標準。其中一級館741個,二級館582個,三級館705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的免費開放成為了維護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有效提高群眾的整體藝術水平、創新能力與審美水平,逐漸將群眾藝術培訓融入公共文化服務當中,并成為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的基礎職能之一。
三、群眾藝術培訓中的社會作用
群眾藝術培訓過程中的首要任務便是培養出一定量的業余文藝骨干,而進行這樣人才培養的主要原因是,當前大部分城市的建設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全國鄉鎮城鎮化基礎建設已超過50%,群眾的生活環境轉變為住宅小區和集中連片社區,這樣的環境導致群眾普遍出現了“城市樓群綜合癥”與周圍鄰里往來越來越少,有時甚至鄰里多年,互相完全不認識。并且目前小區中老年人逐漸增多,在這樣的氛圍下,群眾互相缺乏溝通,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基層文化發展效果,還需要以文藝骨干的宣傳力量拉近鄰里關系,在小區中開展多種文藝活動或者文藝匯演,促進群眾積極主動地參加到藝術培訓當中,把藝術愛好轉變為居家養老者的重要精神追求,讓群眾藝術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社會穩定和文化繁榮的重要載體,將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社會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通過群眾藝術培訓,引導群眾文化活動決策,用藝術培訓和文藝活動輔導的號召力、組織能力,在促進各種活動開展的同時,引導群眾價值觀、人生觀向著健康向上、積極正確的方向發展,特別是探索將現代藝術元素與傳統藝術相結合,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樹立文化自覺自信的良好形象,依靠群眾的支持發展文化事業,充分滿足群眾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對今后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有利。
四、群眾藝術培訓在公共文化服務推進中的困難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國公共文化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發展大繁榮。群眾藝術培訓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重要支撐者,在文化事業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也要看到受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城鄉發展“二元結構”等諸多現實因素的困擾,尚無法真正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性、便利性和基本性,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基層藝術培訓工作中不扎實、不深入,沒有效果。因此必須找準原因,以科學發展的方式解決問題,突破困境。
(1)場館設備陳舊落后,難以滿足群眾藝術培訓工作需要:公共文化設施是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重要物質載體和重要的場所,能夠對公眾的文化需求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2)藝術培訓經費有限,很難廣泛深入地開展服務工作,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原則,建立免費開放經費保障機制,保證免費開放后正常運轉并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3)嚴重缺乏專業藝術人才,難以打開藝術培訓、文化活動輔導的生動局面:專業人才的缺乏,一直以來是阻礙公共文化建設發展的攔路虎,尤其是人口密度較少的老少邊窮地區的縣、鄉人才缺乏更為嚴重。
五、加強群眾藝術培訓的策略
(一)建立完整的群眾藝術培訓機構
為了更好地做好群眾藝術培訓工作,需要針對群眾藝術培訓建立一個功能全面具有鮮明文化象征的場館,充分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質、文化特色,體現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內部設施設備的配置、功能區的分割等都應體現一定的文化品位,讓人于溫馨、愉悅中感受到一種濃郁的文化藝術氣息;與之相配套的培訓部門,需要根據設施功能的不同,完善其服務機制,將繁榮群眾文藝作為基本職能和重要任務,劃分多個能夠展示群眾文化藝術培訓成果的陣地,輔導人員和服務人員齊全,能夠適應各種門類不同層次的培訓工作。積極探索有效機制,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群眾文藝培訓和群眾文藝輔導、創作活動,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通過資助培訓項目、贊助藝術培訓成果展示活動、提供場地設施、捐贈產品等方式參與群眾文藝培訓和輔導工作,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開展培訓服務,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完善培訓服務機構功能。見下表:
(二)健全藝術培訓機構的專業隊伍
欲建立功能完備的群眾藝術培訓機構,就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即:完善培訓機構的服務人員,根據服務人口規模,合理設置工作崗位,配備相應專業人員,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評價考核和激勵機制。建立群眾文藝專家庫,加強群眾文藝理論研究和評論工作,提高群眾文藝專業化水平,使培訓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面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身份不同教育程度的培訓對象,必須要建立一個藝術門類完善的教師隊伍。通過文藝協會、學會、特聘、文化志愿服務等方式將各行業優秀藝術人才和專家編入藝術培訓師資隊伍中,專職和兼職并存,創新培訓手段和形式,增設新穎有趣的培訓內容,既能夠滿足長期培訓的需求,又符合短期培訓的標準。這樣就能夠合理有效地調動社會人才資源,從而降低培訓成本,提高藝術培訓的社會效益。
(三)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理念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群眾為基本核心理念,以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培育精神文明、促進文化認同為主要出發點。群眾藝術培訓理念要符合社會共同道德觀,要以“以文化人”“來自于人民,服務與人民”為主要目的,謳歌真善美,貶斥假惡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群眾文藝生態環境。以人的發展,人的需求為根本思想,自覺追求先進文化和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社會的健康發展取決于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綜合素質,其發展結果也是由大多數人在精神文明層面呈現出來的。
所以說,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要保障每個公民的文化需求得到滿足。
六、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藝術培訓是群眾文化服務工作開展的一項重要手段,對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我國文化大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群眾藝術培訓仍面臨著一些困難,阻礙了群眾藝術培訓的開展,對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推動群眾藝術培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