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萍
摘要:音樂的形成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因素——節奏,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是音樂表達的重要方式,是音樂必不可缺的存在,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的關鍵內容,本文結合節奏訓練對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探討了如何在幼兒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的方法。
關鍵詞:節奏訓練;幼兒;音樂教育;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248-01
一、前言
當前幼兒音樂教學正處在創新變革時期,很多教師開始嘗試將音樂教育和其他相關領域進行銜接、整合。對節奏感的訓練也從原來的音樂領域開始擴展,并與其他學科加以融合。但若僅僅將節奏教學困在音樂領域,不利于幼兒節奏感的培養。因此,有必要針對節奏訓練的重要性,探討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以促進幼兒整體音樂素養的提升。
二、節奏訓練對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根據幼兒的特點,音樂教學的意義不容小覷,而在音樂教學中,節奏感的訓練尤為重要,其直接關系著幼兒未來音樂素養的發展。
一方面,節奏感的訓練,能夠有效地調動幼兒感官注意,激發其學習音樂的愛好、興趣。對于幼兒群體而言,其身心都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因而對于偏復雜化的樂曲缺乏領悟、理解力。但節奏不然,其屬于樂曲中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可以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與之心性相通,使其感知不同樂曲之間所散發的獨特魅力。
實踐教學顯示,很多幼兒雖理解不了過于復雜的樂曲,但對于節奏感較強的音樂,往往會跟著節拍手舞足蹈,這恰恰表明,他們已然感受到了音樂中節奏的魅力。
另一方面,在音樂教學中,孩子們伴隨著樂曲中的節奏吟唱、舞蹈,不斷領悟節奏韻律的變化,模仿樂曲中鼓點的頓挫,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的想象力、記憶力,為其日后音樂素質的培育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不僅如此,節奏感訓練可以極大地激發孩子的音樂潛質,通過對樂曲中節奏的模擬,或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領會、表達,甚至創造節奏,在此過程中激發其表現欲望,并實現想象力、創造力的提升。
此外,音樂節奏感的訓練,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在具體音樂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科學指引、鼓勵之下,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不僅如此,節奏感自身所蘊含的獨特美感,也有益于幼兒情緒的調節。
三、幼兒音樂教育中節奏訓練方法分析
(一)游戲、音樂融合,培養孩子的節奏感
一方面,可以借助于幼兒最喜歡的游戲,與歌曲相結合,逐步培養孩子的節奏感。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對課程結構、內容進行巧妙設計,實現教學的情節化。對于每小節活動,可以穿插小游戲,引導孩子進行2-3分鐘的節奏訓練,還可利用小故事、器樂、情境表演等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數鴨歌》中,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孩子們學著鴨子跑起來,一搖一擺,哈!多可愛!每節小活動,都可以使孩子盡情發揮、創造,在唱唱跳跳、拍拍打打的過程中,節奏感早已掌握。
(二)結合生活經驗,感悟大自然的律動
教師可以帶領著孩子,將小手輕輕地摸著心臟跳動的位置,昕著自己的呼吸聲,感受著砰砰的心跳,自然領會生命的律動。還可以帶著大家到戶外,聽著百靈鳥的歌聲、潺潺的溪流、沙沙的雨聲、呼呼的風聲、滴滴答答的鐘聲、轟轟隆隆的雷聲、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嗚嗚的火車鳴笛聲……
從生活經驗中,從大自然中感受到不同的節奏,形成最直接的體驗,內化在幼兒的思維之中。
(三)利用動作訓練,提升幼兒音樂素養
對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而言,活潑、好動是天性,他們更喜歡利用動作,傳達內心的情感,若沉迷在某一節奏之中時,常常不由自主地動起來??梢岳煤⒆觽兊倪@一特點,開展動作訓練,提升孩子的音樂素養。
在訓練時,可以邊聽兒歌,邊唱歌,邊舞蹈,鼓勵孩子自由創作,將自己對于節奏的感受通過肢體語言加以傳達,深化其對于音樂的感悟,提升其協調性和對節奏的反應力,促進孩子們節奏感及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
四、結語
正如著名音樂學家柯達伊所提到的那樣:“節奏是一種本能,也是各類音樂元素中與人的身心感受最直觀的部分,利用節奏訓練可拓展人的音樂能力?!?/p>
因此,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加強節奏訓練,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音樂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樂器、童謠、故事等多重途徑,強化孩子對于音樂節奏的體驗效果,幫助訓練其節奏感,實現幼兒對看、聽、說等多重感官的綜合調動,使孩子不僅感受到音樂的美妙節奏,還能體驗到音色、音準、音高、音效、旋律等多重效果,全面提升孩子的音樂感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