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寶梅
摘要:本文概述了美育的重要性,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特點,以及音樂課堂的審美描述,并把發展祖國音樂教育事業培養祖國一代新人作為努力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美育;小學;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256-01
一、前言
小學音樂教育是我們國家基礎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在素質教育愈來愈被人們重視的當今社會,小學音樂教育重要性將會越來越顯現,這其中包含著美育的重要性,學校音樂教育中各階段的特點及現狀,以及如何更好的促使美育與音樂教育密切結合,進而促使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更快更好發展,這些不僅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為之努力、奮斗的目標。
二、美育與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全面發展的戰略性人才起著重要作用。世界及我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及我國國家領導人,在藝術方面都有很深造詣。學校音樂教育不僅對培養人的思想品德起著春風細雨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還能滲透于其他教育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活動是依靠感性的形象思維,它與理性抽象思維相結合,能有效的提高人的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創造力;音樂教育作為美的集中的體現,是美的結晶。在音樂活動之中,音樂藝術做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在內容文化手段甚至不同的歷史階段中都有某些繼承性和共性,那么優美的高尚的進步的音樂作品,能夠培養和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力和創造力,并能激勵人,教育人,引導他們熱愛生活,期待美好末來,樹立崇高的理想。反之,庸俗的、消極的音樂作品非但不能培養健康的美感和音樂感,甚至會在無形中敗壞“有音樂感的耳朵”或是完全喪失美好的聽覺,作為音樂教育當然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估量,并且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擔當著培養高尚情操的崇高職責。
三、小學音樂教育
我們的教育事業,要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學素質服務,并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接班人,而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發展,音樂教育則是普通學校教育主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小學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時期,必須教育他們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培養良好的品質,而內容健康的藝術課和課外文藝活動,對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情操,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都有著重要作用。在智育方面也能夠在引導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進行形象思維,進而使兩方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最終使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小學“快樂音樂”是一種通過“快樂參與”的過程來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并發展他們音樂感覺與鑒賞的能力、表現能力及創造能力,從而提高音樂文化修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小學生是天真活潑的,他們除了在學校學習外,需要更廣闊的生活空間,在這大、小環境中,他們有著自己的表現欲望與競爭意識。所以,小學生的快樂音樂就是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多元化、多樣化的教育中體驗音樂,從而發展音樂教育。
四、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審美
審美教育學認為組織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審美施教,這一階段具有兩個顯著的審美特征:一是中斷學生的日常意識,喚起其音樂審美注意;二是點燃學生的感情之火,燃起其對音樂的審美渴望。組織教學是師生之間達成和諧的情感交流的關鍵階段,教師優雅的外表,親切而真誠的問候,使學生感到情感交流的愉快,把課堂很快引起輕松而和諧的氛圍之中,為即將開始的音樂教學創造出一個審美化的環境,這種情境在學生的心理體驗中,便是良好的審美心境;然后出色的音樂課、充滿新意的教學設計,精彩的鋪墊部分與誘人的連接環節則會為斷地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使其產生新的審美渴望。音樂教學中學習階段也是進入到音樂教學的主體階段,在常見的綜合課型中,這個階段既是一種音樂審美感知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審美探索活動。在音樂課的基本訓練部分中,要避免枯燥,形式化的操練,應從音樂本身入手,例如通過自由的,協調的,表現音樂情緒的動作來感覺節奏,感知音響,另外教師富于感情的范唱,配有背景的音樂,或是繪聲繪色的朗讀,精煉的講解等都會誘發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音樂教學中學習階段是十分美好的,是師生在音樂審美感覺和探索的基礎上,加深對音樂美的認識和理解并進行音樂審美創造,這個階段彌漫著深厚的藝術氣息,使師生獲得音樂審美的愉快樂與愉悅,精神世界得到滿足。最后是音樂教學的復習階段,學生在音樂審美的感知狀態中對音樂美的發現與探索并再次形成了審美認識與創造,從而達到音樂教學的更高階段。
隨著我國的學校音樂教育在當今的社會中不斷進步發展,步入新臺階,這就更要求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在此崗位上進行不斷研究探索,從而推動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不斷蓬勃發展并取得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