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杰彬
摘要:中學時期是學生的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因此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出發點。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與德育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學科教學的同時也能科學有效的進行德育教育。
關鍵詞:物理 德育教育 愛國主義 素質教育
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標,要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重視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關注科技發展給社會進步帶來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
其實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都包含著德育教育的因素,物理作為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學科,也蘊藏著大量的德育因素。作為物理教師要促使學生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去觀察和解決問題,增強民族自豪感,以形成良好的品德。物理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于數據、理論、事實真相的追求比其他學科的要求要高得多,要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因此,結合物理的教學特點和教學內容,淺談一下如何在物理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
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物理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的有關內容,介紹我國古代在物理學方面的卓越貢獻,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智慧、偉大的民族,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講磁現象時,我們講到“地理的兩極和地磁場的兩極不重合,磁針所指的南北方向與地理的南北方向略有偏離。” 世界上最早記述這一現象的是我國宋代學者沈括編著的《夢溪筆談》,這個發現比西方早了400多年。
如講聲現象時,我們講到明清時代建造的北京天壇,其中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處建筑有非常美妙的聲音現象,反映出我國古代高水平的建筑聲學。
如講簡單機械時,我們講到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利用杠桿原理制成搗谷的舂。司馬遷在《史記》中描述了壯麗輝煌的咸陽宮曾巍然矗立于八百里秦川,那時我們祖先在建造宮殿時就是利用杠桿搬動巨大的木料。
從這些事例中都可以體會到先人的智慧和我國古代的科技水平,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在物理教學中,可以通過介紹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我國近代科學技術所取得的成就和發展遠景,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強大動力。
如講核能時,可以講我國獨立研制出原子彈和氫彈,以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浙江秦山核電站和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在航天領域我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3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2012年中國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成功。2017 年我國第一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升空,這是中國目前最大的航天器,也是世界上目前現役的最大最強的貨運飛船。
在講液體壓強和浮力時,可以講述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下潛至7020米深度,創造世界作業型載人深潛的新記錄。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和002號航母的建成也令世界震驚。
這些成就不但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也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安定的環境,進一步改變了力量平衡,使局勢有利于中國。
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物理教學中,可以通過介紹各國科學家的愛國事跡,啟發學生要學習他們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善于思考和積極探索的優良品質,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和熱愛祖國的精神,以及明確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如在核能一節教學中,可引述我國物理學家,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放棄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和實驗中心主任的地位以及非常優裕的生活條件,毅然沖破美國的重重阻撓,回到祖國,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人的火箭、導彈事業。他以其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還有著名科學家錢三強早年在法國研究原子理論,他不顧導師和同事的勸說和挽留,也不顧國民政府的威脅,置生死于度外,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還有“兩彈元勛”鄧稼先毅然放棄了國外的博士學位,幾十年隱姓埋名,冒著被輻射的危險,成功的研制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又以驚人的速度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了氫彈,填補了中國在原子彈歷史上的空白。
這些科學家的愛國事跡能深深打動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在物理教育中滲透節能、環保教育和素質教育
在物理教學中,還有很多知識涉及到環保教育和公民的素質教育。
如聲現象中和光現象中,講到噪聲污染和光污染,那么我們可以教育學生禁止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在市內開車時要禁止鳴笛等,還要講解怎樣防止光污染的危害,既要防止“污染”他人,還要知道如何減弱別人對我們的光污染。
如機械運動中,我們講到超速的問題,就要教育學生以后開車要注意車速,不但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也避免給他人生命造成危險。在講解生活用電知識以及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時,要跟學生講授節約用電和節能環保的問題等。
在講凸透鏡及其應用時,講到在野外或公園里游覽時,不能將飲料瓶隨意丟棄在草地上,不但影響衛生,而且若遇上雨水天,或飲料瓶里有剩余的水,經陽光照射后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會將陽光會聚,可能會引起森林火災。
總之,德育教育是方方面面的,它滲透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只要我們善于挖掘和發現,就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德育教育。
教師教書育人,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注重學生道德教育和素質的培養,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教書是階段性的,而育人才會使學生受益終生。我們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自身的素質,要使學生學會用所學的知識為社會做貢獻,做有意義的事情。讓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的正能量,并且能將正能量輻射家長、朋友甚至社會,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 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武海軍 《中國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3期。
https://wenku.baidu.com/view/0531ae13336c1eb91a375d96.html
[2] 淺談如何在物理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 段國芳《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03期。
https://wenku.baidu.com/view/894f40d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