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玲
摘要:農業是我國的基礎性產業,對于保障我國的社會生產和人民的生活都有著很大的影響,由于受傳統自然經濟的影響,我國的農業生產發展速度非常緩慢,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也比較低下,對于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我國政府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在我國農村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技術,這是有利于我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力措施。但是,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以分析并解決,促進農業技術在農村的順利推廣,加快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創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模式
引言: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有力推進了農技推廣事業發展。通過深入分析新時期我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模式。
1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
推廣基層農業技術,其現實意義是對農民的生產技能給予系統的教育培訓,提高農民對農產品、生產技術的認識,在生產過程中能選擇營養成分高、生產效益高的農產品,再配合優良的農業生產技術,從根本上改變農民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產規模。大力推廣基層農業,還有利于提高我國農業的科技水平以及提升農民的經濟水平和農產品生產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2 新時期創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模式
2.1 從上至下建立完善的推廣體系
在管理體系內部建立監督機制,定期匯報工作現狀并且結合當下實際工作進程與進度加大力度完成各個階段的工作量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目標,明確工作方法方向與發展任務。其次,建立信訪機制,廣泛吸收各方各界給予的建議與意見,合理分工,在管理體系內部制定合理的獎懲機制,對于工作懈怠,無作為的同志給予一定的批評,嚴重者給予嚴格的懲罰。對于工作積極,態度認真的同志也給予一定的認同獎勵,打破傳統有事一起干的大鍋飯傳統工作觀念,明確每個人的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從而推動管理體系的實用性、有效性。
2.2 構建多元化的推廣模式
在實際構建過程中為了保證其效果就必須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要在加大對政府推廣機構支持力度的基礎上來建立起以政府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業產業化企業以及農民合作組織等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模式,要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技術對于農業推廣具有促進作用。只有不斷優化推廣服務模式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在今后工作過程中必須要逐步加強同科研院校,農民合作組織及農業企業的聯系,要發揮農協的作用,要通過農協來協調各方面關系,充分其整體效能,要有效地促進農民自身發展及推廣服務體系的完善。構建多元化的推廣模式,這里的多元化指的是結構、功能、方法以及機制的多元化。機構多元就是要形成政府推廣機構,企業以及農民合作組織共同參與的組織結構,方法多元化就是要把自上而下推廣和自下而上推廣有機結合起來,要不斷強化服務式、咨詢式以及誘導式的工作方法,功能多元化就是要從原來的單一功能向綜合推廣發展,機制多元化指的是無償服務、有償服務等機制共同發展。通過有償服務來建立起推廣企業集團,增強自身發展活力,對于那些經濟作物集中,已經形成產品及市場的地區就需要積極探索“公司+農戶”或者是“協會+農戶”的推廣模式,這種模式能夠把農業推廣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加強產銷銜接,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2.3 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養
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時,還要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結合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需求,提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這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進行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選拔時,要以公平、公開、公正的方式進行擇優錄取,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整體素質,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的競爭和獎懲機制,促進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積極性的提升,獲得更好的農業技術推廣效果。
2.4 提高我國農民的文化素質
在進行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時,農民是農業技術的主要接受者,農民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他們對于農業技術術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所以,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時,應把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作為一項重點內容進行推進。相關部門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時,還可以在當地舉辦一些農業生產技術培訓、農業生產經驗交流會、農業科技展覽、科技下鄉等一系列活動,提升農民對于農業生產技術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農業生產新技術的熱情。當地政府還可以頒布一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回鄉就業,培養出新一代的高素質農民,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向“綠色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業”的方向發展。
2.5 拓寬技術推廣途徑
2.5.1 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
在利用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同時,不斷拓寬農業技術推廣途徑。在農業技術信息傳播過程中,充分借助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發布農技信息,做到技術傳播的實時性。以“農民信箱”為平臺,鼠標點一點,農民的手機就能收到農技人員發送信息的提醒。
2.5.2 建立完善的農業服務機制
建立健全農業統一服務機制。通過開展統一種子種苗、統一對技術人員培訓、統一農業投入品供給、統一生產質量標準及統一包裝品牌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提高農業合作社的服務能力和帶動力。
2.6 對接科技成果與生產需求
完善相應的成果評審機制,是穩定市場經濟競爭的首要任務。科技成果的評定,要與農業產業的經濟效益緊緊聯系在一起,從而體現出科研工作的現實意義。另外,需建設農業技術推廣市場,為相關成果開拓出更多的推廣渠道,全方位推動農業產業市場化的長遠發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逐漸的引起了我國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當前我國的政府部門應當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落實完善,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建設工作,農業技術的研發工作和農民素質文化的提升工作是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孔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展望,2015(26):97-98.
[2] 黃清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1):332-333.
[3] 劉勝民,張廣志.淺析農戶需求視閾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方式的轉變[J].種子科技,2017,3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