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福星
摘 要 目前,中國河湖水系狀況不容樂觀,這對城市用水安全管理工作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據調查了解,當前已經有90%的城市水域已被污染。由此可見,科學治理河道問題刻不容緩,提升水污染監測質量,保護水資源方能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本文將淺析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生態治理建議,希望能為河湖治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河道管理 存在問題 生態治理
中國河流湖泊眾多,水量豐富,但淡水資源儲備卻非常少,水污染問題極為嚴重。因此,中國也位列世界貧水國家。要緩解水污染問題,營造生物賴以生存的水生態環境,必須全面加大水污染監測力度,處理好河道管理問題。就目前而言,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種,即河道亂挖現象嚴重,國民的河道管理意識亟待增強,水資源污染嚴重,河湖水系治理工作受到了制約。本文將簡單論述這四種問題,并分層淺談解決對策。
一、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河道亂挖現象嚴重
河道中含有大量的砂石與河沙資源,而這些資源是發展建筑工程施工行業的必須材料,進而有許多建筑企業會亂挖河道的砂石與河沙資源。這樣不僅會導致資源驟減,而且會破壞河道的生態結構,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加劇了河灘危險指數。
(二)國民的河道管理意識亟待增強
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滿足資源需求量,國民認定河道中蘊藏著大量的礦產資源,濫挖河道的事件屢見不鮮,這也說明國民的河道管理意識亟待增強。
(三)水質污染嚴重
河道管理工作不到位,盲目開采砂石資源,亂挖河沙,必然會引發嚴重的水質污染問題,進而導致凈水供給不足。據調查統計,在中國660座城市中,淡水資源供給不足的城市占據60%,也就是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與此同時,還有108座城市瀕臨缺水的困境。
(四)河湖水系治理工作受到了制約
從微觀視角來看,河湖水系治理工作受到三種關系的制約。第一種是河湖治理與城市安全管理的關系,確保城市安全就需要加固河堤,這必然會削弱河湖水系的泄洪作用。第二種是河湖水系與生態環境的制約關系。國內有很多河湖水系存在汛期與非汛期的問題,汛期水量豐富,容易產生洪澇災害,非汛期又處于枯水期,加劇了水生態破壞問題。第三種關系是指河湖環境治理工作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矛盾關系。在城市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河湖水系環境往往會受到一定的污染。對此,要處理好河湖治理的各種制約關系,凈化水源頭,全面改善供水方式和供水設施。
二、生態治理建議
(一)構建完善的河道管理模式
目前,中國河道資源濫開發現象極為普遍,國民河道管理意識偏低,導致河道問題越來越嚴重。對此,首先要構建完善的河道管理模式,科學開發系統資源,創新河道管理方法,構建GIS數據庫,將河道、濕地、沼澤、水質管理均納入河道生態治理體系中。此外,要運用先進的生態修復技術和濕地處理技術來修復河道系統,全面優化河道生態環境。
(二)增強全民的河道管理意識
增強全民的河道管理意識,必須積極融合人水和諧的基本理念,努力營造人類與水環境的依賴關系。這不僅為人類提供了便利的取水條件,而且有利于強化節約用水意識,引導全民認知“水是生命之源”的重要內涵,為確保水系的生命健康提供思想保障,以此教導國民切忌亂挖河道和盲目開發資源。
(三)加大水質污染監測力度
我國幅員遼闊,城市之間跨度很大,不同區域的水污染問題嚴重程度不同,這必然會給水環境監測工作帶來諸多困難。因此,要充分借助三維可視化技術重建水環境監測模型以全面提升水污染監測質量。與此同時,監測人員應注意依次開展水質樣品采集工作,確保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簡而言之,在水質樣品采集工作中,監測人員應該廣泛選取樣品,并合理控制水質樣品數量和采樣資源,正確使用樣品采集方法(如平行式管理法、多次采樣法)。完成樣品采集工作之后,監測人員應該實施樣品分類,為樣品進行編碼,并妥善保存樣品。如果采樣資源相同,就需要實施多次采樣,這樣方能確保樣品監測結果的精確性。一般情況下,水質樣品不同,監測結果各不相同,而且整個采集流程均會影響監測結果。因此,監測人員要按照標準程序流程,以此實施水質樣品采集工作,這樣方能有效提升水污染監測質量。除此之外,監測人員要正確把握檢測過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面總結樣品檢驗結果,分析檢測問題,分層揭示不同地區的水污染狀況,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科學的治理措施。
(四)優化河湖生態系統
全面治理河湖水系問題,必須努力恢復河湖生態系統,通過興修生態水利工程和恢復綠色植被美化水環境。此外,要注意維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水族生物),做好水生態保護工作,及時過濾水中的雜物,凈化水體,避免出現水體營養化問題。另外,要注意優化水循環系統,努力促進水陸間循環、陸地間循環和水系循環的良好發展,確保河湖水資源能夠得到應有的補充和蒸發,避免河道斷流與河流干涸問題。
三、結語
處理好河道管理問題,必須注重構建完善的河道管理模式,增強全民的河道管理意識,不斷加大水質污染監測力度,全面優化河湖生態系統。
(作者單位為襄陽市河道堤防管理局)
參考文獻
[1] 李國英.淺析如何維系河流的健康與安全——以黃河為例[J].科技展望,2016(06).
[2] 于順才,鄭景鵬.加強水文地質基礎工作,構建防治水安全長效機制[J].山東煤炭科技,2014
(03).
[3] 潘翠霞,劉陽,徐志英.淺談關于城市水環境的發展問題及其治理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2).
[4] 杜紹敏.淺談水文地質數值模擬的立足點[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