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雯
摘要:唐朝是封建社會中最為繁盛的時期,唐代時疆域遼闊,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文化多元化,并與鄰國交易交流頻繁。最為出名的唐三彩也在這個時代盛行,并以栩栩如生的造型,流暢的線條與絢爛的釉色收到人們喜愛。這個時期的唐三彩種類繁多,造型獨特,制作精細,擁有特殊的研究價值。本文將介紹唐三彩的所具有的眾多造型及其藝術特點。
關鍵詞:唐三彩;造型藝術;唐朝
中圖分類號:K876.3;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019-02
一、唐三彩的作用
唐三彩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多彩陶釉,常見的釉色有黃、綠、藍、白、黑、紫、等,一般在一件器物上之施以其中兩三種釉色,因此后人將這種釉陶稱之為“唐三彩”。
(一)作為明器
在中國,厚葬之風歷來都有。而唐代時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繁榮的歷史時期之一。生活的富足導致整個社會追求奢華、講究排場的風氣日益旺盛,唐三彩就是唐代社會厚葬之風的產物。神秘的迷信思想對唐三彩作為明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類唐三彩包括三彩鎮墓俑、侍仆俑、儀仗俑、動物俑,還有盆、壺、碗等器皿。這類作品在唐三彩中數量最多,釉色絢麗制作精良,都屬于上乘作品。
(二)作為日常用品
佛教自從傳入中國以來常得到統治者的重視。到了唐代無論是唐太祖或是唐玄宗都對佛教寵愛有加,使佛教在唐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唐三彩的色彩斑斕、華麗是祭祀祖先供奉佛祖的首選,從唐慶山寺遺址出土的唐三彩都是珍貴的唐代佛教文物。還有大量的唐三彩盆、碗等器皿的出土也說明了唐三彩運用在唐朝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三)作為貿易商品
唐朝因政治、經濟、文化都居于世界之首,許多國家與唐朝交往頻繁。加之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使唐三彩作為商品廣泛流傳。陸地上通過絲綢之路,由駱駝馱著不斷運送到國外,因此唐三彩中駱駝、馬、以及胡人的造型也比較常見。
二、唐三彩的造型研究
唐三彩以色彩斑斕、花紋流暢著稱,也是我們了解唐文化的主要線索之一,它大致上分為人物俑、神怪俑、動物俑以及器皿等幾個基本品種。
(一)人物俑
唐三彩的人物俑種類眾多,也是唐三彩中占數量比例較多的一類。漢代以來的釉陶一般都是器皿或者動物,唐三彩是第一次用多彩釉陶來制作人物俑,并具有高超的藝術性。根據人物的社會地位以及等級塑造了不同的發型、服飾、舉止等等,對人物外部神情、內部性格也刻畫入微。所以唐三彩也是記錄唐朝民俗風情、社會文化的百科全書。
唐三彩的人物俑體態豐腴健美,動作活動輕松悠閑,姿勢活動有騎射、樂舞、貿易等,體現了大唐盛世的國泰民安、歌舞升平。其他服飾、發型、寵物、樂器里也展示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從人物俑中多騎駱駝、牽駱駝或背著貨物的胡人俑可以看出,唐朝與外國文化與商品的交易交流頻繁。唐代也一度以穿著胡服為時尚,三彩俑中身著胡服的唐朝人不在少數。
唐三彩中的女俑的制作也很值得研究,武則天稱帝時女人的社會地位提高,他們擺脫了封建禮數的羈絆,她們愛胡裝,愛騎馬,愛化妝更愛高髻花鈿。所以唐三彩中的女俑著裝打扮花樣百出:有瀟灑的胡裝,有袒露飄逸的襦裙等各式各樣的服裝,女著男裝也不算新鮮。唐代服飾的發展意味著女權意識的崛起,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的兼容并濟。
(二)動物俑
動物俑包含馬俑、駝俑、狗俑、豬俑等,其中比較常見的有馬俑和駱駝俑,這兩種也是唐三彩的代表作。唐朝對外貿易發達,為了顯示大唐的富足,唐三彩中的馬俑常常被塑造的膘肥體壯,駱駝俑的造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唐代之后,駱駝的造型銷聲匿跡,所以駱駝俑成為了唐三彩標志之一。
在動物俑的設計制作中,馬匹、駱駝的瞳孔、配飾,都以墨點勾勒、點染,可見唐三彩制作者的苦心孤詣了。唐代關于馬的藝術作品眾多,唐三彩中的馬俑和騎馬俑數不勝數,神態萬千并且造型完美,鞍飾齊全、掛飾華麗,動中帶靜盡顯唐三彩馬俑的精神和氣魄。動物俑種類繁多,其中三彩犬、三彩雞、三彩兔等小作品也是別有趣味。制作者對動物俑的描繪既不拘束于寫實之中又對動物進行了真實的描繪,從而創作除了大量生動而逼真的動物俑。
(三)神怪俑
唐三彩中常見的神人為天王俑,天王俑的形象來自于佛教中掌握東南西北洗個方位的四大天王,可以保護死者的安寧。形象威猛雄壯,怒目圓瞪、齜牙咧嘴,身披鎧甲英勇不凡。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祗,可以斬妖除魔法力高強,因此備受人們尊敬。這類俑一般放置在有身份的人的墓室內部。武士俑、天王俑多頭戴盔帽,身著鎧甲,胸腹前各有一圈金屬制成的圓護,太陽光下如鏡子。怒目圓睜,臂膀有力,身材魁梧,有怒吼狀,一手按盾或者叉腰,一手握拳作執物狀,直立于高臺上,腳踩小鬼或者怪獸。頸部以上未施釉,五官彩繪顏色,從細節表現他的威猛。
唐三彩中還有一種起鎮墓作用的怪獸被稱為鎮墓獸,人面或是龍首,鹿角,牛耳,獅身,牛蹄,鳳翼,尾巴卷曲趨附在臀后,呈踞坐姿蹲坐于半圓形臺座上,眼球鼓突,齜牙咧嘴。當時人們認為將鎮墓獸置于墓中有保護死者靈魂不受侵擾的作用。頭部不施釉,僅施以彩繪,周身以赭釉為主,間以黃綠色。怪異的外形以及斑斕的色彩在墓中格外陰森使人望而生畏。
天王俑、武士俑以及鎮墓獸等神怪俑形態夸張、氣勢兇猛、色彩斑斕,是唐三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器皿
唐三彩器皿的品種豐富多彩,有罐、瓶、壺、杯、盒、枕等,還有娛樂工具,包羅萬象、種類繁多,制作也十分精美。
唐三彩不僅僅在造型方面達到歷史高峰,在施釉和紋飾的制作技巧上也獨具特色。唐三彩釉色的處理方式歷代少見,除了開創釉陶多釉并用之外,還采用了點、描、刷、潑、滴蠟、留白等多種施釉手法。有些器物上多種施釉方法同時使用,使釉彩相互融合,交織。在胎體紋飾的處理上,運用了印花、貼花、刻花等紋飾。
介紹三彩器皿絕對不能忽略塔式罐,這是唐代墓葬中經常出現的一種陪葬品,是中國傳統的喪葬觀念與外來的佛教文化結合的產物。唐代把佛教中的文化元素融入唐三彩的設計制作,從而形成了造型奇特的塔式罐。塔式罐自上而下分為罐蓋、罐腹以及底座三部分,一般為圓唇、鼓腹。紋飾圖案有寶相花、卷云等,有的還堆塑獸首,或者直接在器物表面壓凹弦紋,花紋自然和諧,塔式罐的制作手法復雜且多變。罐身是制作者用熟練地輪制手法一氣呵成。像飾品需要用精雕細琢的捏塑法。而龍頭、獸首用模制,再用泥漿將飾品粘結成型,經過釉燒后一件珍品就問世了。一般繁花似錦的釉色,才能彰顯塔式罐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結語
唐三彩品種繁多,內容豐富,概括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琳瑯滿目的三彩制品,與唐代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反映中外友好往來的唐三彩,是唐代與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唐三彩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均有發現,據各國考古學者提供的資料表明,唐三彩的蹤跡幾乎道布歐、亞、非各大洲,特別集中在“絲綢之路”沿線和海上交通線附近的國家和地區。中國與世界經濟、文化的相互交流,絲繃之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在唐三彩藝術品中表現得極其突出,值得世界人民謳歌,其藝術價值也值得世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