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煥君
摘要:現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迎來了互聯網+時代?;ヂ摼W+時代背景下,對于當前高校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態學實驗課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組成部分,積極的融入互聯網元素,加快形態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及質量?;诖?,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臨床醫學專業形態學實驗課教學現狀;其次探討了互聯網+臨床醫學專業形態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臨床醫學;形態學實驗課;教學改革
一、當前臨床醫學專業形態學實驗課教學現狀分析
(一)結構與功能分離
形態學各學科大多是以講述形態結構為主的,在這其中,不乏有大量的形態生動者,例如:微生物學以及寄生蟲學等等,但是也有部分學科是屬于形象但不生動者。從根本上來說,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并不純粹的是形態學,因為在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和生物生活史、功能相關的內容,其他學科所涉及到的并不多。結合辯證唯物主義理論,結構和功能兩者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關系的,所謂的形態學,其實就是將結構和功能兩者分裂開來的,在這種以情況下,結構也就必然會失去生機。簡單來說,就是當前形態學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中存在著結構和功能兩者分離的現象。
(二)理論與實踐分離
站在臨床醫學的角度上來說,形態學作為醫學的基礎內容,主要講述的就是一些理論性的內容,進而更好的為臨床醫學服務。但是,通過深入的調查分析我發現的,當前關于形態學實驗課和臨床實踐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往往在經過一兩個學期之后,才會應用于臨床實踐當中,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導致了很多的內容逐漸被遺忘,無法更好的應用于臨床實踐。其實,這主要就是由于形態學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兩者的分離所導致的,這對于接下來的教學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三)局部與整體分離
形態學的很多學科,往往非常注重局部,但是卻忽略了整體。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經過一定的學習之后,無法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各個知識點缺乏有機的聯系,這主要就是由于局部和整體兩者之間的分離所導致的的必然結果。
二、互聯網+臨床醫學專業形態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策略探討
(一)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著手,開展新型形態學綜合實驗勢在必行
強化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可以說是當前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F階段,通過實際的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形態學實驗課大多是一些單一的驗證性實驗,學生們很少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ヂ摼W時代背景下,如果學生無法掌握良好的實踐能力的話,必然會極大的影響到接下來的學習以及就業。而通過開展形態學綜合實驗的方式,不僅能夠實現對資源的共享,而且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辦學效益。進而將分散在各個教研室當中的儀器設備,真正的應用于實驗教學當中,充分發揮出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提升實驗效果。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通過增加一些有著較強的綜合性以及自主設計性的實驗,促進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圍繞教學目標,強化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建立形態學綜合實驗中心,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而且還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動手機會。在開展實驗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充分的結合教學目標來進行,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驗當中充分的借助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促進其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于參與實驗的人員以及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完善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的相關學科的技能。在這種情況下,也就需要教師以及技術人員能夠積極的進行學習,進而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除此之外,通過開設綜合實驗的方式,還能夠實現資源共享,更好的進行接下來的形態學實驗教學。
(三)逐步完成局域網的建設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加快構建完善的局域網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為學校實驗室配備完善的實驗設施設備,使得學生更加清晰地觀察樣本,同時也能夠借助網絡以及多媒體教學課件來進行學習。學生們借助實驗設備所觀察到的實物和電腦當中的標本進行相應的對比,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們的印象。與此同時,借助互聯網技術,使得學生們能夠借助教學軟件來進行自我測驗,掌握自己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積極的借助先進的互聯網軟件,有著巨大的優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除此之外,網絡課程的建設,實現了互聯網技術和醫學教學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這不僅實現了對于教學模式的創新,而且還極大的提升了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
三、互聯網+對實驗課教學的影響
(一)讓學生學習方式的得到改變
隨著網絡學習資源的普及以及無線校園網絡,建設,數字化學習已成為大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學生通過多元化的工具如搜索引擎、即時通訊軟件,電子閱讀器等獲取信息和學習知識,但這種學習媒體的多元化使知識呈現出碎片化和零散化的特點,從而產生了碎片化學習。碎片化學習容易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引發淺閱讀問題和弱化對復雜問題的思考能力。
(二)讓教師角色的進行相互轉化
在“互聯網+”時代,學生與教師具有同等機會獲取知識,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再局限于教師和課本。因而師生間關系由施教與受教、主導與從屬的關系變成了平等合作的關系。教師由教學主導者轉變為教學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學生由知識接受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反饋者。教師的職責不再局限于備課和講課,而是引導學生搜尋和學習知識,幫助學生構建并完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進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于當前臨床醫學專業形態學實驗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當前臨床醫學專業形態學實驗課教學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不足,我們應積極的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積極的應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充分激發出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并在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的同時,促進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喬從進,張濤,郭蕊.醫學形態學實驗互動教學改革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5(6):501-502.
[2]王麗,李懷斌,劉文艷,等.地方醫學院校形態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1(7):666-668.
[3]陶然,盧雨,劉羽.醫學形態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改革[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9(4):611-612.
課題來源:2015年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教學改革項目(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