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剛 黃曉麗
摘要:手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高校大學生是手機的使用主體,過度使用手機對身體和心理產生了潛在的危害,本文從高校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展開,對過度使用手機對高校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危害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正確使用手機進行了闡述,供有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手機;危害
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技應用的普及,我國使用手機的人數日益增多,根據調查,高校大學生已成為手機使用人群的主體,98%的高校大學生人均擁有一部手機,手機已成為其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工具,給高校大學生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過度使用手機也成為了高校大學生現代生活中的一種常態,然而潛在的危害卻常常被人忽視,讓高校大學生認識到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并且以合理的頻率使用手機,已經成為了當下十分緊迫的一項任務。下文將討論高校大學生過度使用手機所產生的危害以及促使高校大學生能端正使用手機的態度。
一、高校大學生過度使用手機對身體產生的危害
手機發射和接收信號是通過基站這個中介收發無線電波完成的,無線電波就是我們日常說的手機輻射,為了判斷無線電波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國外某研究院曾經用患上了癌癥的大鼠進行試驗,用無線電波對患癌大鼠進行了2年左右的輻射,實驗的結果是大鼠在這段時間內癌細胞增長速度接近3倍的速度增長。并且在基站附近手機輻射較為集中,鳥類活動的減少,似乎也能表明存在一定的危害[1]。在世衛組織頒布的“可能致癌名單”中手機輻射也榜上有名。
曾經選取部分高校大學生進行采訪調查,大約14%的高校大學生表示在過度使用手機通電話,網絡聊天、電子競技后,會使頭部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適,以及出現失眠、神經衰弱等精神類的負面反應。經研究表明,過度使用手機會使高校大學生患上“數碼癡呆”,由于使用手機主要是用線性思維、數據推理等左腦功能,長期過度的使用會導致右腦的直覺、專注力等功能逐步退化,具體表現的癥狀如記憶力衰退、丟三落四等,類似于“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行為特征,這嚴重影響了高校大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高校大學生過度使用手機對心理產生的危害
(一)過度使用手機會高校大學生上癮。
游戲競技方面。現在的手機游戲功能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短信類、單機小游戲(俄羅斯方塊等),已經發展成能通過網絡多人共同在游戲中完成任務或者競爭勝利,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在我們身邊也不乏聽見有高校大學生為了玩競技游戲沒日沒夜,甚至由于過度玩游戲猝死的事件發生[2]。
人際交往方面。手機強大的功能是高校大學生中宅男宅女的福音。因為不愛出門的高校大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的聊天工具滿足自己的社交需要,并且減少了一些見面尷尬的事情。在高校大學生中女性尤其是喜愛用手機溝通。無論在馬路上、地鐵里隨時隨地都可以看見有人在不停地點著手機的屏幕。
隨時攜帶方面。現在大部分的高校大學生使用手機已經是一種強迫性的行為,比如過段時間就會看下手機有沒有未接電話、未接信息,如果偶爾忘帶或者遺失手機就會六神無主,深怕錯過了別人的信息,時刻都會關注手機的存在。
由于手機在生活的給高校大學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溝通、娛樂、支付等方面,如果忽然失去手機,會使高校大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緊張、焦慮、不安、煩躁,這種情緒類似于將一個人單獨關閉在一所無人的房間幾天的反應。經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如果將手機還給機主,或者是讓實驗者手里握一個手機,實驗者將很快平靜。這已經是成癮的表現,與輕度毒癮者用藥物控制所產生的表現相似。
(二)過度使用手機會使高校大學生產生負面的意識形態。
使高校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受到影響。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傳播正確的觀念給高校大學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隨著網絡信息的高速增長,各種負面信息橫流,宣揚著一些邪教、暴力、色情等信息,高校大學生分辨信息的正負能力還比較薄弱,就容易產生一些對國家,黨和政府的懷疑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過去我國也發生高校大學生集體示威游行,對社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3]。
使高校大學生現實交往能力減弱。現在手機基本實現了實名制,但是手機的溝通還是只限于信息的溝通,對對方的情緒記憶溝通的環境難以全面了解,導致手機溝通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向對方傳遞自己想表達的信息,對方的需求卻得不到滿足,減弱了高校大學生現實交往的能力。
三、如何使高校大學生正確的使用手機
(一)加強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
長期過度使用手機導致了成癮性和強迫癥,如果是簡單粗暴的一刀切模式禁止使用手機,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加劇高校大學生的抵觸情緒,應該主要以心理疏導的方式進行教育,比如邀請專家開展心理輔導課,高校的學生會多組織文體活動,促進學生交流,使其從根本上認識到手機只是溝通的一種形式,并不能完全替代現實溝通交往[4]。
(二)減少高校大學生受到負面消息的影響
高校大學生對社會抱有好奇、新鮮,喜歡在網上收集信息,這樣導致了各種負面信息,如色情、暴力在學生中瘋傳,影響了學生的判斷能力,因此,高校應該建立校園內網,有效屏蔽垃圾信息,利用網絡信息功能,多想學生發送主流意識信息,幫助其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結束語
隨著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手機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工具,其用處是不可否認的,但是高校大學生是祖國的人才,還是應該以學業為主,不應該過度使用手機對身體和心理造成危害,教育部門和高校應該多措并舉,減緩高校大學生對手機的成癮,逐步營造一個適合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努力學習的校園環境,為其今后報效祖國、回饋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琪琪,賁立欣.沈陽市大學生手機使用與手機依賴癥的調查研究[J].現代商業,2017(8):173-174.
[2]許婷婷,曹永福.醫學院校大學生手機依賴癥的調查研究[J].醫學與哲學(A),2016,37(6):90-93.
[3]施康,陳鏵瑜,楊彩院,等.大學生手機依賴癥與學習、社交的關系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1):141-142.
[4]田美霞,葉長青,潘娟,等.手機過度依賴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調查與對策研究[J].電子商務,2017(7):88-90.
作者簡介:
孫剛,男,1986年生,山東濟南人,山東協和學院基礎部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黃曉麗,女,山東青島人,山東協和學院護理學院護理學專業2014級學生。
基金項目:2016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6133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