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一青
摘要:與傳統對英語閱讀的闡述不同,圖式理論認為閱讀本身不具備決定性的意義,閱讀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種大框架內的系統關聯。這種關聯就是圖式理論所涉及的三個層面,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形式圖式。如果三種圖式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相互作用,閱讀效果將得到極大提高。
關鍵詞:圖式理論;英語閱讀;圖式
英語閱讀是一個融合英文單詞、句子和篇章意義,綜合了解文章所涵蓋的文化背景,有序處理其內在結構和觀點的過程。按照傳統觀點,英語閱讀的過程就是對字、詞、句的理解過程,閱讀中所遇到的問題一般也被單純地歸結為語言上的問題。因此,很多人都認為能否理解一篇文章,關鍵在于讀者是否掌握了大量的單詞,語法是否過關,等等。近年來,許多認知心理學家、語言學家愈發認識到這種觀點的片面性,試圖從更為全面的角度來闡釋閱讀過程。圖式理論(schematic theory)被提出并運用于英語閱讀原理、方式、效果等方面的探討和研究。
圖式理論的基本原理認為,大腦儲存了特定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現有知識的積累,從而構建了一個屬于獨特個體的認知架構和關聯圖譜。這種架構和圖譜會極大影響我們理解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如果將圖式理論的基本原則應用于英語閱讀領域,其表述形式為,語言閱讀本身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只提供了一種基于框架內的系統關聯。
我們在英語閱讀中也時常遇到這種情況。在字面上完全讀懂了,或者說翻譯出了一篇文章,但卻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導致理解的失敗呢?語言學家Rumelhart曾經指出,一個讀者不能正確理解一篇文章的原因有三種情況:(1)讀者不具備與文章相關內容的圖式;(2)讀者雖然具備了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式,但作者提供的線索不足以激活讀者的圖式;(3)讀者自以為讀懂了文章,但卻誤解了作者的意思。由于這些原因,雖然文章提供了足夠的理解線索,甚至文章中所涉及到的遣詞造句和內容形式都易于被理解,但讀者沒有足夠的語言知識和相應的圖式架構,因此作者所提供的線索沒有起作用,不能使讀者的有關圖式活動起來。
根據圖式閱讀理論,一篇英語文章基本上是由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構成的。(1)語言圖式即詞匯、語法和習慣用法等方面的語言基礎知識,這些元素是語言圖式的核心內容,也是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的基礎。語言圖式的建立對于英語閱讀具備最原始的形成性意義,因為字詞句的學習和掌握是語言是語言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語言又是傳遞信息的媒介,沒有相應的語言圖式,就不能識別文章中的措辭和造句,也就無法利用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和線索去調用更高層面上的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因而也就談不上對文章的理解。(2)內容圖式是指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識,包括語境中所蘊含的文化習慣、社會意識、行為模式、思維方式等。如果讀者未具備有關的內容圖式,或者缺乏調動內容圖式的能力,因而無法將文章中的信息和原有的知識儲備聯系起來,就會出現上文所述現象。即便讀懂了每一個詞,理解每一個句子的大概意思,卻無法把握整篇文章所要表述的思想和內涵。在英語閱讀中,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是內容圖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種語言并不是簡單的字母、詞匯和語法組合,它還滲透蘊含著該語言的文化背景。缺乏對該文化的了解往往是造成閱讀困難的一大因素,讀者有時之所以無法理解某些文章的意思是由于文化差異而未能具備相應的內容圖式,因而在閱讀中無從調用,阻礙了對文章的理解。(3)形式圖式是指文章形式、修辭結構和文章體裁方面的背景知識,如新聞報道,小說,學術論文等等。如果讀者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感到難以理解或者非常困難,主要可能就是讀者自己的知識建構中沒有合適的形式圖式,也就是對文章段落層次、結構布局或者體裁形式的理解上存在困難。當然,也有可能是作者在文章里面給予的關于形式圖式的線索不清楚。 特定的內容往往需要特定的結構才能被有效地表達。例如,政論文章通常是比較型的,科技文章通常是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型的,歷史文章通常是時間型的,這些文章結構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框架。讀者如果能調用相應的形式圖式,就能夠提綱挈領地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各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
上述可知,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決定,即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三種圖式相互作用,在閱讀過程中交互、支撐、促進。在基礎語言知識的幫助下,讀者通過語言圖式獲得內容圖式,進而通過有效地解析形式圖式獲取更多信息。我們在英語閱讀理解中要認識到語言圖式的重要性,強調詞、句和語法的學習和記憶,又要關注內容圖式的重要性,重視語言的意義和文化背景知識,同時還不可忽略形式圖式在閱讀中所起到的關鍵輔助作用。我們可以借鑒圖式理論改進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效率。其指導意義在于,在針對英語閱讀的練習過程中,我們要從語言圖式的層面上向上推進,有意識地加強內容圖示和形式圖示的構建。內容圖示方面,需要就不同題材的背景知識進行廣泛了解,加大對不同主題文章和所討論主題的熟悉程度。而形式圖示方面,需要廣泛涉獵,依托不同體裁的文本,有選擇性針對性地概括出對應體裁的文體特征,再進一步學習用這些特征去解讀同類別的文章。
圖式理論既考慮了文章本身的語言難易程度等因素,又考慮了讀者自身知識結構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它將閱讀過程解釋為讀者的知識和技能與文章中的信息相互作用的過程。該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語篇的意義并不在其本身,而是在讀者的圖式之中,是讀者賦予的,不同的讀者就同一篇文章可以根據自己的圖式賦予不同的意義。語篇只是向讀者提供了調用圖式的線索和方向。因此讀者大腦中的圖式越多,越完善,則被調用的可能性越大,調用的速度越快,閱讀效率也越高。如果讀者在閱讀中能利用圖式理論指導閱讀,將會對把握文章內涵、內容和整體脈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可以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圖式理論為英語閱讀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英語閱讀理論,我們應該更好的把它與英語閱讀實踐相結合,有效地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張艷.圖式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6)
[2]原雪.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