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
摘要: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是中職音樂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在中職音樂教育課程的實施中,不但可以令學生接觸到異域他族的民族音樂,增強音樂底蘊,對中職學生進行音樂學習也有積極作用。本文將淺議中職音樂教育中多元文化教育方式的應用,為關注此方面的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職學生;音樂教育;多元文化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交通的便利,世界不同民族在發展過程中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開展多元文化教育模式越來越受到更多從教工作者的關注。在我國新課改不斷發展的新時期,中職音樂教育應從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中積極汲取文化發展的養分,使音樂教育的效果、成果獲得更大的提升。
一、背景簡介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產生與發展建立于多元文化主義的基礎之上,其發展前提條件是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形式。此種新的音樂教育形式從認識本民族文化為起始,然后放眼周邊,放眼世界,學習周邊民族的甚至是世界的音樂文化,用以拓展自身對音樂的認知水平。音樂課程在內容上側重于社會與人的聯系,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提高音樂素養、陶冶音樂情操的一扇窗。學生在音樂課堂上,通過學習并欣賞不同種類、風格的音樂,掌握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
另外,學生通過對多元化音樂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實現多元化音樂教育的目標;有利于學生認識不同文化形態下的民族生存狀況;有利于擴展學生各種不同的聽覺體驗,令學生更加懂得對不同民族音樂文化的尊重[1]。
二、現實應用
(一)樹立多元文化發展理念
近代以來,我國音樂課堂教育始終忽視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識以及跨文化意識能力的培養。我國音樂領域的大變革源自于新文化運動,眾多音樂前輩對西方音樂的理論體系進行了深入地、系統地研究,還將所研究、分析的各種內容融入到我國傳統音樂教育的內容中,對我國傳統音樂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融合了西方音樂的中國近代音樂,促進了我國音樂的近代化。同時,我國音樂領域也出現了崇洋媚外的不良風氣,即只重視對西方音樂模式,尤其是執著于17——19世紀的歐洲內某幾個國家的音樂學習,而忽視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研究與學習情況。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激進主義在作怪,不但拋棄了我國幾千年來不斷發展的傳統音樂,沒有做好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導致音樂文化在近代以來出現斷代的局面,許多有名的古譜名曲已失傳已久,無從考尋,影響了傳統音樂的繼承,而且不利于今后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推陳出新,對音樂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目前階段的中職音樂教育領域,務必要樹立起多元化發展理念,廣泛地借鑒并學習世界各國的優秀民族音樂,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世界眾多音樂形式中尋找中華民族音樂創新的源泉[2]。
(二)加強本民族音樂體系建設
民族音樂的源泉來源于本民族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是在本民族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被人民群眾所創造的,如我國《詩經》中的“國風”就是根據春秋時期不同國家或地域上,不同地域的人民根據其自身的、區別于其他人民的日常生活而創造出來的,包括鄭風、周風、秦風等,每一個地域都有自身獨特的音樂表現形式。我國有56個民族,對我國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進行吸取與發揚,是一件艱巨的事情,但其有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激發學生對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思想。發展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務必要建立在本名族傳統音樂的基礎上,還要廣泛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音樂形式,才能促進本民族音樂的不斷發展。
(三)明確多元音樂教育目的
在許多歐洲國家里,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就是要提高國民素質,并非打造出有名的音樂大師,其音樂教育注重人的創造性。在中國,音樂教育經常出現兩種情形,一是對音樂教育較為忽視,音樂教育的傳播僅僅被局限于小學范圍內,當小學生升入初中后,由于文化課的含量增多,便與音樂徹底斷開了聯系,導致國人的音樂素養不高。二是國人將音樂課堂教學當作成專業的音樂教育的錯誤認知,也是導致國人的音樂素養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國應強化對音樂教育中多元音樂的警示,改觀原本偏激、狹隘的思想觀念,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為提高國民素質,增強國民自身的基本涵養,不應當局限于小學音樂教育,應當以積極、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促進音樂教育工作的開展。
(四)借鑒外來優秀音樂形式
我國在實施多元化音樂發展的同時,應大力參考并借鑒發達國家的優秀音樂形式以及音樂教育模式,如美國的多元音樂教育。美國在多元化音樂的發展上主要以創新為主題,以美國自身的傳統音樂與教育模式為基礎,對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音樂形式進行大量的吸收,這對美國音樂的發展無疑是有利的,極大地提高了美國公民的自身素質。我國在進行音樂領域的突破過程中,應該以前人的經驗為依據,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發展理念,對各民族的優秀音樂形式進行廣泛的借鑒與考察,做到求同存異,兼收并蓄,這對我國音樂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具有極佳的現實意義。另外,我國在音樂創新的過程中,還應力求實現教育方式的變革,不斷探索、實踐,以開放的、包容的態度面對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實現音樂教育方式的變革。
結論:
音樂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我國音樂的進步與發展,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前,我國正大力發展多元化音樂教育,必須將此種教育快速納入中職音樂教育的軌道上來,以傳統音樂為基礎,對各民族優秀音樂加以借鑒,兼收并蓄,實現我國音樂在新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貞.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中職音樂教育中的實施[J].新課程(下),2013,08:128-129.
[2]劉英潔.多元音樂文化視野下中職生音樂審美心理的培養[D].武漢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