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
摘要:作為上世紀墨西哥知名女畫家弗里達·卡羅,其畫風獨特富有內涵,她的作品充滿女性特質的訴求以及表白,充分體現了身為一名女子的成長過程和不幸遭遇,并且也表達了弗里達·卡羅對于政治、生育、婚姻、家庭、社會等諸多問題的思考與態度。本文重點從女性社會身份思索、身體描述以及女性自身體驗等三個不同方面進行分析,重點對弗里達·卡羅作品當中所表達的女性主義進行探討。
關鍵詞:弗麗達·卡羅;女性主義;探討
中圖分類號:J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078-01
弗里達·卡羅是上世紀墨西哥知名的女畫家,一九零七年七月六日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的一個科瑤坎街區,她有著常人無法接受的痛苦經歷。以女性獨有的特殊視角進行個人想象以及自畫像,真誠和大膽的在作品當中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以及內心感受,在二十世紀的女畫家當中是一位相當知名并且具有獨特畫風的傳奇人物。
一、社會身份思索
弗里達·卡羅的丈夫(里維拉)曾經這樣評價過她“她是藝術歷史上獨特的存在,她是唯一能夠在作品當中表現女性作用、感覺以及創造力的藝術家。”而這里所說的女性方式以及女性意識,總的來說,就是開始覺醒的極富特色和獨立意識的個人化語言方式。
以前的女性在社會當中一直都是從屬地位,被忽略、漠視,沒有個體價值。人類在正確建立審美觀念之前,所謂的美學就是把女性藝術以及女性藝術家排除掉,這種對于女子的偏見直到當今社會仍然存在。當弗里達·卡羅在巴黎身處歐洲藝術家當中時,她深深的感受到了對女性的貶低。并且作為一名女性藝術家的不易。
二、身體描繪
弗里達·卡羅這一生繪畫了很多屬于自己的畫像,這些作品都是她自己對于自己的解析,同時也是她生命歷程的寫照,在這當中有一些擁有女性特質的內容,敏感、脆弱、被傷害、美麗等等,表現出對身為女性的思考以及壓抑的精神世界。然而在一些自畫像當中,她又把自己繪畫成不同造型的角色,有的時候是大地之母,有的時候是特旺納神、有的時候又是受了傷害的小鹿甚至是流產了的母親。這些角色可以說都是弗里達·卡羅自己,或者是自身的一部分。顯露了她的傷口、悲痛以及特質,對于弗里達·卡羅來說,這樣的內在痛苦只能夠通過面孔表達出來。就像福恩特斯見到弗里達·卡羅之后想到的那樣“身體是靈魂的容器,面孔是身體的容器。當身體破碎之后,除了面孔。靈魂就不會在有別的容器。”長時間以來,社會決定性要求女人按照規范化的美麗,扮演虛假的樣子,這樣傳統的美麗是一種被動的、復雜的文化界定,在過去傳統的藝術當中女性身體,往往是被處理以及理解之后在被欣賞、被消費的位置。
三、自身體驗
弗里達·卡羅一直認為自己在一生當中所遇到最重大的兩件事:第一件就是她十八歲那年的那場車禍,第二件就是讓她遇見了里維拉。如果說那場車禍是讓弗里達·卡羅從天真爛漫的女孩變成一個極度憂郁的女人,那么遇見里維拉就是導致弗里達·卡羅從普普通通的妻子轉變成為復雜女人的關鍵。二十歲那年的弗里達·卡羅成為了她仰慕很久的畫家里維拉的妻子。可是丈夫的風流成性,使得弗里達·卡羅的婚姻生活極其痛苦,離婚、復婚、再離婚,愛恨交織的感情對她內心深處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弗里達·卡羅通過獨特的身體語言表達了自己的獨立精神以及反抗。并且在知道自己丈夫與自己妹妹的戀情之后,弗里達·卡羅便在一九三七年創作了名為《心靈的記憶》的自畫像。在畫面當中,弗里達·卡羅的心臟被穿透,破碎的躺在自己的腳下,那不成比例的體積象征著痛苦的強度。在畫面中她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心臟,其雙手也消失不見,這代表了她的絕望與物質,與此同時也表達了弗里達·卡羅告別昨天的決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弗里達·卡羅所生活的年代之中,她屬于一位相當獨特的女性,她的繪畫作品、政治活動以及私人生活都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所繪畫的作品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婦女解放活動當中引起強烈反響。一九七三年在墨西哥現代美術館還舉辦了一個弗里達·卡羅的回顧展覽,作為女權主義學者的奧雷斯坦就根據這一展覽在婦女雜志上面發表了名為《弗里達·卡羅的繪畫》,在這篇文章里面雷斯坦就直截了當的說道“弗里達·卡羅是發自內心的在向全體女性表白自己,并且也是第一個把自己生命當中雖存在的戲劇性賦予了美學的女藝術家。”在她的作品當中,表達了作為一個女性對于婚姻、生育、政治、社會、家庭等問題的思考。她所在畫里體現的不只是對于女性生理層面以及心理方面的關注,更多的是想得到更多人對于女性價值的思考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