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心理學角度,利用體育教學的特點來改善和治療高職學生容易出現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
關鍵詞:體育教學;高職院校;心理健康
最近幾年,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非常迅猛,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體育活動中學生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如何利用體育教學的特點,以它獨有的功能引導學生體驗體育過程中的各種情感,鍛煉意志,從而解決高職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高職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1、學習方面:
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高職院校的教學時間不長,學生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多門課程,學習任務很重,容易引起學生心理疲勞,產生自卑、厭學的問題。
2、人際交往方面:
高職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成長中缺少玩伴,行為特點比較自我,不會在乎其他人的感受,所以與人打交道的能力較差。而且大學同學來自于五湖四海,大家平常的學習生活習慣有較大的差異,處理不好,會給同學之間的關系帶來很多麻煩,繼而產生自卑、孤獨等負面心理。
3、就業方面:
高職學生的就業會有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而且較之本科學生差距會更加明顯,特別是一些體力勞動,會讓學生覺得失落和氣餒。由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感到前途渺茫,進而產生厭世、抑郁等心理。
二、體育教學對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辦法
1、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體育教學中,對缺乏信心的學生要選擇一些較為簡單、易學的動作進行學習;對遇事容易緊張的學生選擇一些激烈的運動項目。同時,教師要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并根據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及身體素質狀況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展示自己的特長,發揮自己的亮點,從而消除自卑感,樹立自信心,敢于挑戰自我。在學習中能夠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得以用最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當中。
2、提高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許多體育項目都是以集體形式出現的,人與人之間發生著頻繁的聯系,這種平等與合作的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在體育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集體項目比賽,可以使學生加強團結,協同配合。同時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尊重他人并與他人合作,既增強了集體觀念,又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也提高了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對現代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社會化發展。
3、發揚積極進取精神,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就業所帶來的壓力來自于社會的競爭,而競爭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多種形式和類型的競賽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能夠體驗到勝利與失敗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精神。這種精神將會伴隨他們一生,使他們能夠勇敢地去面對學習、生活以及就業所帶來的壓力。
三、結語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多地呈現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通過大量資料研究和時間證明,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它能夠調節情緒,改善人際關系、消除心理障礙、治療心理疾病,從而增進心理健康。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對促進和全面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尹長源:淺析高職體育教學滲透職業素質教育.教育前沿.2007
[2]王冰:體育教學與心理素質.廣州體育學報.2004
[3]彭健民、黎杰.高校體育教學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湖北體育科技.2004
作者簡介:何磊(1981—),男,漢族,湖北天門人,武漢體育學院本科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