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慧梅
摘要:群眾性的文化活動具有大眾化和基層化的特點,它往往是一個地區或民族風土人情和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承載了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群眾文化,是體現國家文明和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如果某個地區具有鮮明的文化形象,那么該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必然特色鮮明、內容豐富。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6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196-01
群眾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既具有地域性,也具有時代性。新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應充分借鑒群眾文化工作的方法與途徑,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支持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充分調動各類群眾文化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滿足新形勢下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
一、加強群眾文化建設重要性認意識的培養
首先,各級政府領導和相關管理部門的領導必須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建設,正確處理好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充分認識到文化建設對經濟建設的促進作用,認識到群眾文化建設與實現中國夢的辯證關系,下大力氣解決群眾文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形成重視群眾文化建設的良好風氣。其次,各級管理部門要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從資金、用地、建設等各個環節支持群眾文化建設,保證群眾文化建設的各項需求。第三,各級文化管理部門及員工要深入基層發現群眾的文化需要,下大力氣滿足需求,營造自己管轄范圍內的文化小環境,推動文化大環境的形成。
二、加大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約群眾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首先,各級政府要明確自己作為地方群眾文化建設投資主體的責任,將群眾文化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確保群眾文化建設資金保障。其次,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調動企業、事業單位及個人投資群眾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促進民間資金進入群眾文化建設領域,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渠道投資群眾文化建設的良好局面。
三、拓展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開展思路
營造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針對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單調、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活動需求的問題,各級管理部門及人員要發動群眾、拓展思路,營造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不但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而且通過群眾文化活動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如根據地方文化和民族特征來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形成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形式,既宏揚了傳統,又拓展了文化,既要做到內容豐富,又要保證生動活潑;發動群眾,營造高尚的、有趣的、健康的文化氛圍,引導人民群眾自覺、主動地從事高尚健康的文化活動,如建立圖書館(室)、閱報欄等設施,開展送電影、送文藝演出進社區,用健康的城鄉社區文化、廣場文化、自覺抵制違法亂紀行為,提高人們的文化、道德和法律等綜合素質。
四、建設高水平,群眾文化隊伍
卓有成效地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具有較高水平的群眾文化建設隊伍是關鍵。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專職的各級群眾文化管理隊伍建設,形成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隊伍,引導群眾文化建設有效開展;另一方面,要加強兼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在群眾中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形成群眾自娛自樂、自我發展的良好的文化建設氛圍。另外,還要創新文化管理制度,提高群眾文化建設管理人員的積極性,獎勤罰懶,形成良好的群眾文化建設環境。當然,群眾文化建設管理人員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五、創新服務內容,發揮陣地作用
文化館作為文化建設當中的主體,要想最大程度實現自身服務功能的發揮,需要保障服務內容以及手段的持續性,做好文化館現有服務資源的科學發掘與利用,以此對群眾文化發展方面的需求進行滿足,對群眾文化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文化館在同社會發展形勢結合的基礎上開展文化形式創新以及活動內容創新時,也需要在不同地域群眾精神需求相結合的基礎上積極做好創新編排,以此推動群眾文化建設。
文化館為具有公益特征的文化事業單位,該種地位與性質的存在,對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當中所具有的陣地作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對此,文化館在實際建設當中需要在全民參與、人人享受以及大力創造的基礎上對文化館在地區當中的文化陣地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對鄉鎮階段以及村鎮文化室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服務,并對不同文化需求的人群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駕馭學習活動,以此對群眾文化的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六、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都很通俗,容易被參與者所接受,而且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大多是自愿參加文化活動的,這些使文化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群眾文化管理要充分利用文化管理組織者、文化表演者與文化參與者的協同、合作與自娛的基礎上,文化組織者、文化表演者與文化參與者融為一體。文化活動的組織管理者,既是黨政機關專門的文化管理部門,也是各自群眾社會群眾團體,其文化活動的管理更具有系統性和廣泛性,所以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要體現群眾文化群眾舉辦、群眾參與群眾獲益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