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在一個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同時也是心里波動最大,最容易受外界影響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階段,也是情感認識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這個階段的語文教學要特別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滲透情感教育,為學生的三觀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解析
前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良好的教育和引導能使學生形成正確且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學生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而如果學生的三觀產生了偏差,或者受到不好的影響,那么很有可能會使學生在人生路上一錯再錯,從而陷入一個循環,最終危害社會的安定,顯然這是不可取的,我們作為教師,必須身先士卒,為學生做好榜樣,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度過這一階段。那么,怎樣可以幫助學生,對他們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指導呢,從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發現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最大,而語文中的情感教育更是如此,所以如何做好情感教育是關鍵。本文就初中語文課堂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進行探討分析。
一、發掘教材內容,滲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開展對學生有著非常多的積極作用,不僅僅有助于學生產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情商,不至于讓學生成為一個書呆子,另外還能激發學生一些生活中難以學到的情感,比如說同情心、謙虛、尊老愛幼等情感,所以,情感教育不能只是紙上談兵,關鍵在于實踐,它是我們中華文化數千年的傳承,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那么如何才能夠滲透情感教育,為學生進行情感教學呢,首先能夠利用的便是我們的語文教材,同時也是我們的第一手資源。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語文教材也在不斷的更新,而語文教材越來越成為語文教學的知識寶庫了,它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里面所包含的內容森羅萬象,應有盡有,只要教師能夠發掘這些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利用教材實現情感教育是很簡單的。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背影》一文,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發點,教師可以將文中對父親的感情深度開發,讓學生體會到父親的行為對作者產生的感觸,從而進行情感教育。
二、利用音樂,加深學生印象
除了利用教材中的內容,大力開發和發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內容之外,還有很多可行的例子,比如我們可以利用音樂。要知道,音樂幾乎是伴隨著人類歷史一直不斷發展來的,它是人類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的一種體現。舉個例子,我們在看恐怖影片的時候,總是很害怕,然而關了恐怖片的聲音之后再看,不過是一些畫面而已,那種害怕的感覺也沒有之前那么明顯了,這說明聲音對人的情感影響是很大的,有時候音樂能夠左右我們的心情,而我們也正可以利用這一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例如,我們可以結合課本以及借助音樂對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或者朗讀比賽。課本中有很多很好的詩句和古文,可以交由學生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播放音樂,音樂必須與課文的情感想匹配,否則學生不但不能體會出其中的情感,還可能會使學生覺得文章失去了原有的韻味。例如在學朗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詩句的時候,教師配合播放氣勢磅礴的音樂,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滲透了情感教育。
三、場景再現,讓學生感同身受
除了教材中的資源,音樂的魅力之外還有很多途徑可以幫助我們滲透情感教育,畢竟課文和音樂不是萬能的,肯定是方法越多,情感教育的效果越好。我們很多時候會發現,課文中的事情是別人身上發生的,再怎么去讀也之能是大致了解,而不能有深刻的體會,就像課文中朱自清與他的父親之間的關系及感情一樣,我們讀起來有些明白,卻也含有朦朧的意思,有何況是初中的學生呢,所以很多事情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真正明白。
而這種方法就是情境再現,通過這樣的途徑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某些事情之后才能真正被這里面的感情所感染,才能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很多學生寫作文的時候都覺得難,寫不出東西,這就是因為學生沒有經歷過,才會這樣,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一些任務,比如讓學生為父母洗一次腳,然后寫寫感想,或者是幫父母做點什么家務,寫一篇感想,這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真正等學生經歷了之后,學生的情感上就會有所波動,受到影響,而這也正是情感教育所需要的。只有教師將這些內容情境再現,學生親身經歷之后學生才能夠深受感觸,在感同身受的情況下接受情感教育。
四、借助多媒體設備,深度解析情感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力量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升,隨后而來的便是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為人們的生活保駕護航。同樣,很多學校也引進了高科技的多媒體設備來輔佐教學活動的展開,筆者認為,多媒體設備也是我們語文課堂中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合理的利用多媒體設備,以便于幫助我們滲透情感教育。利用多媒體的方便、便捷、資源豐富等特點,很容易就會使學生的情感受到這些內容的影響,而這也是情感教育的關鍵。
多媒體設備不僅方便,其背后更是有著互聯網的巨大的資源作為后盾,所以教師利用互聯網的途徑很多,我們具體說一種。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以父愛為線索,以親情為主題,這篇文章被拍成了電影。單純讀課文,學生可能無法理解與親人分別的感情,教師可以找這部電影的資源,在學生學完這篇課文后再觀賞,這樣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另外,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公益廣告,這些廣告中也含有很多情感教育的內容,通過這樣的途徑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產生思考,而思考就代表著情感教育的成功。
結語: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時期,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展開情感教育,這樣能夠引導學生產生正確的三觀,擁有積極且正確的情感,為學生的未來道路做啟明燈,使學生最終成長為綜合發展,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董連明.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教學的探析[J/OL].學周刊,2018(14):45-46
[2]楊琳.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38):41-42.
[3]張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討[J].中國高新區,2018(10):93.
[4]張國秀.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待情感教育[J].考試周刊,2018(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