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周
摘要:閱讀是學生開拓學習視野、提升語言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需要制定出有效地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才能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并從閱讀中積累有用的學習信息。下面本文將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關內容,就如何開展有效地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期總結出有效地教學策略,從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前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語言理解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時,閱讀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所以,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而且閱讀教學的內容過于枯燥無味,很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為了有效地發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用,我們需要制定出有效地教學策略,才能讓學生真正從閱讀中獲取知識。接下來本文將從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閱讀教學的內容以及方式等方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進行研究。
二、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學階段是學生汲取知識的關鍵時期,通過有效地閱讀能夠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文學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修養、開拓學生的學習領域[1]。所以,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總結出有效地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對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制定合理地閱讀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跟緊現代教育的發展腳步,結合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地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才能保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如果我們沒有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盲目的開展閱讀教學,不僅影響閱讀教學的效用,還會浪費教學的資源。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學會結合教學的實際,并根據新課程標準制定合理地閱讀教學目標,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我們以《晏子使楚》教學為例,這是一篇講述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的歷史故事。在開展課文閱讀教學時,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來確定教學目標。首先,老師需要讓學生自學、討論課本中的生字生詞,并懂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相關的詞句意思,從而讓學生大致掌握課本中的內容。例如,老師必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侮辱、威風、矮小、冷笑、為難、規矩、實話實說、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課文詞語,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詞匯內容。其次,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閱讀技巧來分析課文中的內容,從而讓學生領會文中的語言表達手法和技巧。最后,培養學生領會課文中的情感,并學會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故事的畫面。比如,老師讓學生思考和聯想晏子是怎樣反擊楚王第一次的侮辱,并且楚王將會有什么反應等畫面。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上述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學生既能掌握課文的重點詞匯和語句,又能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真正從課文中積累到有用的知識。
(二)適當拓展和延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
當前,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閱讀內容有限,如果老師只關注與課本中的教學內容,那么將會局限學生的學習思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適當拓展和延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可以有效地增長學生的見識,讓學生學習和積累更多的文學知識。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依據課本中的閱讀內容,適當拓展和延伸課本知識,以提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從而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對于如何拓展和延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筆者有以下看法和意見:首先,我們需要根據已經確立的閱讀教學目標,精選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從而拓展課文中的閱讀內容,這些課外內容可以是圖片、視頻資料等。然后,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播放相關的課外知識及內容。最后,老師還可以將相關的課外內容制作成微課等視頻資料,以供學生課后學習和參考。
我們以《草船借箭》教學內容為例,這篇課文內容節選自《三國演義》,主要講述諸葛亮是如何運用妙計來挫敗周瑜的暗算。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沒有了解過相關的歷史背景,所以學生很難深入理解和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此,老師可以課前準備一些關于三國演義的歷史資料,如圖片、影像資料等內容,然后利用多媒體等設備播放相關的內容,這樣有利于學生結合相關的歷史背景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掌握課文的核心思想[2]。另外,老師還可以將相關的資料制作成小視頻,以供學生課前觀看。學生通過觀看相關的微課視頻資料,不僅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也有利于學生了解和認知相關的三國歷史,同時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微課視頻,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通常是老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同時老師比較專注于閱讀技巧的講解,忽視了課堂的教學和互動,促使閱讀教學方式的單一。如果我們想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除了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之外,還必須促進閱讀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從而運用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語文閱讀課程的學習。
比如,在閱讀歷史故事等課文內容時,老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先對課文內容進行自學和討論,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們課前收集一些歷史故事的背景資料及書籍,并分享給小組的同學,促使學生們交流有用的學習想法和意見。除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外,老師還可以借助情境創設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們以小組形式還原和重演歷史故事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閱讀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情境創設等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快速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這對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就必須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制定合理有效地教學目標,同時促進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才能開展有效地語文閱讀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周嘉芬. 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 課外語文, 2015,9(6):87-87.
[2]周彥萍.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 科學與財富, 2017,11(23):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