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鴻
摘要:有效的數學閱讀,對提高學生數學的理解能力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載體與最主要依據,其語言簡潔、抽象,思維嚴謹,內涵豐富,需要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去領會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數學閱讀的基本策略,做到愿讀,會讀,喜讀,在讀中領悟數學語言,提升數學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數學閱讀;閱讀技巧;閱讀策略
正文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閱讀能教給人們思考,而思考則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可見閱讀對于學習的重要性。閱讀理解不光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學習任務,數學課也經常存在閱讀理解的問題。數學閱讀要教會學生愿讀、會讀、喜讀、能讀。如果把數學閱讀方法比做一個流水線,那么每一類型都要做到讓每一位孩子清清楚楚。只有這樣孩子才可以有章可循,做到有效地閱讀。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載體與最主要依據,其語言簡潔、抽象,思維嚴謹,內涵豐富,需要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去領會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因此,我梳理了一些數學閱讀的策略,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對策,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技巧。
一、提綱引導閱讀
根據教材內容或設置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簡潔的文字列出閱讀提綱,使學生在閱讀時目的性更強。
有價值的、簡約的導讀提綱,是課堂“數學閱讀”的前提,它可以使學生在數學閱讀前了解讀什么,怎么去讀?即對閱讀的內容、目的、方法有一種基本的了解、嘗試和期待。
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給學生提供了以下的導讀提綱:
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
①找:概念的關鍵詞語是哪幾個?
②比:能把這些關鍵詞語去掉或換成別的詞語嗎?
③舉:你能舉出幾個正反例子嗎?
④想:怎樣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呢?
通過構建導讀提綱,引導學生在閱讀時“點擊”重點字、詞(如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等),展開分析、研究,引領學生與有關概念對話,獲得對文本的深層次感悟。
以綱引讀的策略,在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形成的初級階段,可以以教師為主構建導讀提綱。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能力時,教師要逐步放手,引導學生根據閱讀需要自擬導讀提綱,讓學生從依賴現成的導讀提綱過渡到自主構建導讀提綱。
另外,還要結合教學內容編寫由詳到略的閱讀提綱,以促使學生迅速把握教材中的要義,使他們逐漸掌握數學閱讀的一些技巧。
二、在討論中促閱讀
讓學生在相互交流閱讀中發現的問題,通過相互協作來解決問題,提高認識,這是一種積極創新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讀一讀、議一議,是對要學習的數學知識的內容、形式和形成過程,從多個不同的側面,用不同的角度開展思考、討論,可以內化知識、深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多樣性和創造性。
如“圓的周長”教學:
(教學時學生通過操作、研究,初步得出規律后。)
師:同學們對于“圓的周長”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如何把我們的數學理解更全面、清晰地表達出來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書本,看看課本中對于“圓的周長”的知識是如何講解的。
(學生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數學課本)
師:讀了之后你有什么新的認識和看法嗎?
……
生:圓周率就是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嗎?
師:對啊。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請同學們就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再討論一下。
抓住這個思維靈感的閃現,通過再次討論研究,結果大家發現:
生1:不對,我發現書上圓周率是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的比值,這句話少了“它”。
生2:我舉個例子,水桶的底面周長和礦泉水瓶底面直徑的比值就不是圓周率。
生3:老師,我發現“它”是指在同一個圓里
學生在閱讀、交流、反思中,結合自己對于閱讀材料的個性化理解,對概念進行了由表及里地討論,不斷豐富著閱讀材料的內涵,碰撞出更絢麗的智慧火花。
三、以“動”帶閱讀
以動帶讀就是指導學生邊看內容,邊動手實踐,通過親身剪、拼、折、量、擺、畫、觀察、比較、體驗,感悟新知,深入理解。在各年級的“解決問題”教學中,以“動”帶讀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像低年級可以把題目轉化成簡單的圖形或文字。中高年級要讓學生學會邊看題邊畫線段圖、幾何圖、或簡單列出條件、問題以幫助解題。例如“平行與垂直”的教學,在畫平行線環節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學,讀一遍書上的畫圖的步驟,以求學生對平行線的畫法能初步感知。再讓學生按書上的步驟,試畫一組平行線,比一比自己畫的和書上畫的有什么不同,對在試畫時出現的問題還可以提出來和大家一起解決。最后教師再抓住重點進行講解。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畫“平行線”,也學會了如何看書學畫法。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做到手、眼、口、心并用,認真閱讀、用心思考,養成講議結合、動手動筆、仔細觀察、用心體會,真正學會“讀數學”。
四、在推敲中閱讀
由于數學教材中概念、性質自身特點的要求,語言表述具有很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在教學中,閱讀不能只停留在認讀階段,對它們的遣詞用字、表達方式進行反復推敲,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例如在教學“因數、倍數”這個概念時,這里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因數或倍數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讀這個概念的時候把你認為重點字、詞勾畫出來。學生們通過討論分析,認為“誰是誰的”這個詞非常重要,強調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系,而不能說,誰是因數,誰是倍數。數學閱讀的核心在于理解,細致挖掘概念中字、詞、句的真實含義,才能幫助我們有效地理解文本的含義,真正讀懂教材。
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具有長期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策略外,還要精心策劃組織課堂教學,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閱讀。課堂上,教師則要把重點放在閱讀輔導與閱讀交流上,把想講的知識,由學生自主閱讀后通過口頭表達來完成,從而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郭菊玲:議小學數學閱讀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年10期
[3]王建文:閱讀能力,數學老師也追求——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J];現代交際;2011年04期
[4]泰州市城東中心小學 王曉云;對“數學閱讀”專題研討的思考[N];江蘇教育報;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