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主要為單篇閱讀,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只是單獨拿出一篇文章作為教學內容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模式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不利于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不斷改革以及完善的大背景下,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不斷的引入群文閱讀理念來進行講解,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群文閱讀理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群文閱讀理念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講課內容上符合當今教育的發展趨勢,它將一組文章按照規律的順序進行排列組合,可有效的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率,進而提升總體的課堂教學效果[1]。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上,利用群文閱讀理念可以將文章中的核心內容以故事講解的形式進行教學,在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群文閱讀理念作為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講解,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重點內容的掌握能力。
1.分析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屬于綜合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它的應用與發展離不開人們的日常生活,然而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積極性不高的現象,嚴重影響教學效果。以往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一般會采用一問一答模式,教師只是針對舉手的同學進行問答,教學模式較為封閉,難以調動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群文閱讀理念進行講解時,它不僅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氛圍,有能豐富課堂內容,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教學效果。
1.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段落的分析和文章的講解都側重于理論化的表達,從而導致絕大多數的學生對閱讀理解能力較差,在教學內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課堂中采用群文閱讀理念的方法進行教學,對于每段理解不清晰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使文章中雜亂無章的段落變得清晰,有利于明確文章內容,降低課文的難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方法
2.1根據教學的主題來插入相關的文學素材。教師在運用群文閱讀理念前,必須全面、深入了解教學內容,抓住文章核心內容和重點內容。如果教學內容過于廣泛,就會使得教學內容變得雜亂無章,沒有重點的核心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雜講課的過程中應根據文章的主題來查找相關的文學素材,不僅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能力,更降低文章難度,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講解《竊讀記》這一課時,就可以根據文章中的主題內容插入相關的文學素材。這一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描述作者童年時竊讀的經歷以及對知識的渴望。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講課前例舉與文章內容相似的故事進行講解,一方面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講課內容的好奇心,加深對文章主題的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的掌握課堂重點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2指導學生主動完成教學內容。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教師、課堂內容、學生,其中教師和學生占課堂的主導成分,因此,教師在運用群文閱讀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只有不斷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時應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閱讀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解《白鯨》這一課時,就可以通過交流和溝通實現對學生的指導。在應用群文閱讀理念教學的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溝通和指導,教師應于學生進行“白鯨給你什么樣的印象?白鯨能發出什么樣的聲音?你對白鯨感興趣的原因是什么?”等問題的探討,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指導學生主動的完成課堂教學內容,這樣不僅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又能培養主動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3有層次的引導學生閱讀不同的文章。為了使學生更加理解閱讀內容,和范文分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進行分層閱讀,針對文章中的每個段落、每個句子進行詳細的全面的講解和分析,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能夠找到每個段落的核心內容,使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層次感。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教師還可以根據文章中的內容和層次進行規律的組合,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透徹的理解文章的核心內容,進而更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講解《山中訪友》這一課時,就可以有層次的引導學生閱讀類似的文章,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這一教學內容主要表達的是作者對大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的熱愛,在閱讀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閱讀,主要原因是這兩篇文章所描述的內容和層次感也比較相似,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深刻的領悟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又能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群文閱讀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正在向人們展現自身教學的優勢。通過采取教學主題來插入相關的文學素材的方法,不僅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更有利于擴展學生知識面[2],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以及發展,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通過指導學生主動完成教學內容,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閱讀興趣。通過在課堂上有層次的引導學生閱讀不同文章的方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整合每個段落的重點內容,抓住文章重點,從而更有效的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效率[3-4]。
參考文獻:
[1]胡成軍.群文閱讀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年第15期:385-386.
[2]李開忠.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年第15期:174-175.
[3]汪紅.基于群文閱讀理念基礎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
[4]韓春玲.淺論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課型和發展的方法[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2015
作者簡介,李寶川,男,(1965-),漢族,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