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嬌
摘要:跆拳道運動作為一項源遠流長的體育項目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它具有多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功能,對青少年育人育德、促進精神文化建設、推動體育教學全面發展等具有重要價值。同時,本文還對跆拳道在青少年的課程建設與教學方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青少年;跆拳道;教育意義;教學方式
一、引言
跆拳道運動起源于朝鮮半島,是經過東亞文化發展的一項韓國武術,采取“始于禮,終于禮”的模式,并將“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作為跆拳道精神,傳承至今。跆拳道在全世界的組織主要分為兩個體系,分別為:國際跆拳道聯盟(ITF)與世界跆拳道聯盟(WTF)。根據體系的不同,比賽規則與級別也有所不同,WTF通常為9級,而ITF分十級九段。跆拳道于1988年作為示范項目出現在奧運會,于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成為試驗比賽項目,直至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跆拳道在奧運會采用的是WTF體系。隨著跆拳道的興起與我國素質教育的日益加強,我國許多青少年業余體校也紛紛開設了跆拳道教育課程,青少年業余體校開設跆拳道教育的相關課程,不僅是為增強學生的體魄,更是在育人育德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跆拳道運動的教育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因而我國對青少年教育的本質僅處于傳道受業解惑是遠遠不夠的,在傳道授業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才應是對青少年教育的根本任務。而促進青少年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據統計,我國的青少年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還有諸多欠缺,跆拳道教育因具有“禮儀廉恥, 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武道精神,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具有促進左右,對青少年立德樹人更具重要意義。
(一)我國青少年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缺失
近年來,各個學校都逐漸步入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行列,努力在校園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為此各青少年更是絞盡腦汁,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方式方法,力求為學生營造具有精神文化氛圍的校園環境,但我國多數青少年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為何卻起不到任何效果?
多數的學校已經認識到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其中較為典型的就是開始在校園內貼設文明標語、古詩古詞、育人方針等,使精神文化建設僅僅流于表面;還有對精神文化建設存在誤區,將娛樂活動當作精神文化,在校園內組織沒有主題思想的娛樂活動,不僅沒有實質性的意義還浪費了學生的時間與精力,使精神文化建設缺少內涵;除此之外,多數學校忽略了課堂這一重要傳播途徑,認為教師僅能通過課堂傳播理論知識,青少年可以通過設置一門具有“精神”的課程,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真正建設有內涵、有價值的精神文化校園。
(二)跆拳道運動的教育價值
跆拳道運動與其他競技或格斗項目不同,跆拳道運動不是一種制伏對手的攻擊型技術而是為了支配自身理性的運動。 跆拳道運動傳承至今,極其重視“始于禮,終于禮”的優良禮節,并將“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武道道精神擺在首位。它注重陶冶情操和重塑人格,在練習過程中可以激發和培養人們的自制力、耐性、膽量、寬容等美德以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正確的學習跆拳道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而且能進一步培養練習者具有禮儀和忍讓、 溫和又寬厚的品性以及培養練習者不妥協不義、正正當當拿起等優良品質,在立德樹人方面具有突出的意義。
(三)跆拳道教育對精神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對于建設青少年精神文化校園不僅是針對校園存在的,而是作為提升全民族、全社會的思想素質與文化素質的基礎。跆拳道禮儀具備內外兼修的作用,強調意志與品質的磨練,是一種由心至身的升華,正與青少年育人珠聯璧合,對青少年大學生的道德素質、身心素質、文化素質都起到促進作用,不僅內修心智,同時外練筋骨,還起到了鍛煉身體的作用,從而改善大學生身體狀況欠佳的現狀。
三、我國青少年對跆拳道運動的課程建設與教學方式
(一)我國對青少年跆拳道課程的建設
開設跆拳道課程,其意義是在于讓學生真正了解跆拳道的內涵,以達到強健體魄與修身養性的目的。因而,在設置跆拳道課程的過程中,要有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將學生放在主導地位,讓學生主動的、積極的參與學習,同時要有明確成文的規定,將跆拳道教育列為一門必修或選修的課程,而非社團活動,使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在教師隊伍的選擇中,必須有嚴格的標準,達到跆拳道教學的水平,經過專業的培訓并具有專業的資格證書,至少引進一到兩名專業人才,堅決杜絕學校組織原有的其他體育項目的老師現學現賣的狀況出現;對于教材的修訂與課程設置,要合理的安排、科學是調配知識與實際動作的學習時間、課程的大綱,在編寫或選取教材時,要使知識具有針對性。
(二)我國青少年對跆拳道的教學方式
對于青少年跆拳道的教學而言,教學場地與設施是必不可少的,這是當前我們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需要在場地的建設與設施的采購中投入大量的資金;在教學過程中,要首先著重培養學生對跆拳道的興趣,將學習跆拳道的好處向學生講明,激發學生對跆拳道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從而開展高質量的教學;要注重對學生的技能培養,不能只講解理論知識,要嚴格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動作相結合,更重要的還要接受跆拳道禮儀、道德修養等的教育。
跆拳道教學評價體系對今后的跆拳道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科學有效的跆拳道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它可以反饋學生近期跆拳道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積極性。以較全面的心理狀態學習跆拳道,或認真發現和分析跆拳道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一定的方法加以克服,從而明顯提高跆拳道的學習效果。一個科學合理的跆拳道評價體系,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現狀外,更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除了評估學生對跆拳道的知識和技能外,我們還需要評估學生對跆拳道精神的理解,他們在跆拳道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以及他們對跆拳道力量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采用“實踐匹配”、“考核匹配”的評價方法,使跆拳道評價體系內容更加全面、學科更加多元化、方式更加科學。這種評價體系能對學生的跆拳道學習給予客觀現實的評價。
四、結語
我國青少年跆拳道教育雖然正處于起步階,其課程的設置、師資、教學方式方法等還有許多欠缺,但跆拳道本身的價值,對青少年育人育德的促進作用,對大學生內在修養的提升,體魄的鍛煉,是克服重重阻礙的最大動力。“青年強則國強”,跆拳道教育有益于的不僅是對青少年的育人育德,更是對全民族、全社會的素質的提升,對社會文明進步的促進!
參考文獻:
[1]陳 勤 周惠新.跆拳道教育對青少年校園精神文化的促進作用[A].學校體育學.2015.5(9) :64-65.
[2]李大勇.跆拳道運動的教育價值分析[A].體育世界.學術.2012.8 :81-82
[3]喻俊麗.青少年跆拳道課程資源的開發策略探討[A].創新教育.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