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海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是以“語言”為工具鋪墊的,不同的語言體裁和語言風格在教學過程中呈現不同的表達特點和表達效果,對于教學語言也產生不同的制約和導向作用。如何把握好語言教學藝術,抓住語言特點,成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發揮語文教學語文性質,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和語言素質的客觀要求。
關鍵詞:語言特點;語文教學;課堂效果
引言:
不同的語文教材,從立意到選材,從結構到語言都是不盡相同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個性鮮明的語言進行教學,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合理的利用語文學科中的語言特點,挖掘文本中的語言風格,滿足學生求知需要和個性化發展需求,使語文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那么,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語言特點展開教學呢?下面就對此,提出幾點認識。
一、把握語言的精確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抓住重點和中心,要善于一語道破、言簡意賅,將復雜的、難懂的問題,用最通俗、簡練、鮮明、精確的語言講解出來,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去理解和接受知識要點。同時語言運用要流暢,要適當,要自然,避免模凌兩可、前后矛盾的語言,影響到學生對信息的把握和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
語言的精確性作為中學語文教學中比較基礎的一種語言特點,強調的是教學語言的質量, 在具體的教學中盡可能的避免可有可無的話,摒棄華而不實的教學語言運用,在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和教學需求的前提下做到“精確”,講的要細致,要突出重點和難點,要以讓學生聽懂、吸收、掌握為根本,使語文教學不拖沓,生動、有趣,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二、注重語言的生動性
生動的語言是提高課堂的表現力,調動課堂氣氛,提升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注重語言的生動性,將抽象、深奧、枯燥的教學內容具體化、生動化、風趣化,引導學生從語言中去感受文本中的景、情,去帶著畫面感的學習,不僅能進一步發散學生想象思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也使得教學內容更為深入,更具有情感,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增強學生感官體驗和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是對文字、詞句的教學,同樣也是對語言、情感的教學,在具體的教學中把握好語文教學中語言的“度”,通過繪聲繪色的語言,剖析語文教學內容,探索語言中情感魅力,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語言中,去提升對語文的興趣,去發散思維,隨著課堂教學內容展開想象,在活躍、輕松、有趣的語言氛圍中,提升語言能力,掌握語文教學知識點。
三、重視語言的規范性
語言的規范性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重視語言的規范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言的規范。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旨在引導學生利用規范的語言去交流、溝通,以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和綜合素質。對此,要求教師要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避免使用本地話或方言進行交談,要養成將普通話的習慣。同時,教師還要盡量的克服口頭禪,要注重語言使用的流暢性、規范性、自然性,避免過多的使用“這個”、“那個”、“嗯”等字詞,影響整個課堂語言的表述性和專業性。二是,語法的規范。語法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的避免語法上的錯誤,用規范性的語法指導學生語言交流、語文學習,以全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嚴謹性、規范性,保障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無論是在日常交流還是在課堂教學中,都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注意語言的規范性和語法的規范性,用自身專業化的知識為學生做好榜樣,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水平。
四、強調語言的抑揚頓挫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應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材選文文質優美,包含豐富的人文知識、情感知識、風景色彩等等,風格多樣,主題分明。如:人生主題(理想、生命、成長、名人、青春、求知);社會主題(愛國、親情、文藝、民俗、愛);自然主題(美景、科學、探險、動物、環保)等等,不僅突出對學生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加強調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培養。對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把握學科的學科性質以外,還要深入挖掘語文學科的教育因素,強調語言的抑揚頓挫,引導學生深入到語文教學內容中,隨著語言表達的有緩有急、有高有低、抑揚頓挫和語言節奏感,調動學生情緒和思想。如:在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要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要低沉等等,讓學生跟隨教師的語言、語調、語音起伏去理解文本中表達的情感和內容,打破平鋪直抒語言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接受語言,啟發學生語言特性,使語文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些社會熱點詞句或者輕松、詼諧、幽默的話,緩解學生課堂的緊張感,活躍學生學習氛圍,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對課堂的喜愛,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積極性。
結束語:
語文教學是語言教學,是以語言為工具展開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語文教學中語言的特點,把握語言的精確性、注重語言的生動性、重視語言的規范性、強調語言的抑揚頓挫,以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語文課堂氛圍,打破以往語文教學的刻板性、單一性、被動性,營造一個生動、有趣、形象的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充滿魅力的語言特色中發散思維,拓展視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對語文知識點的掌握,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健. 初中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研究[J]. 讀與寫:上,下旬, 2016, 13(11).
[2]馬新營.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運用現狀及對策研究[D]. 河南師范大學, 2016.
[3]相建斌. 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研究[J]. 科技資訊, 2015, 13(5):177-177.
[4]何得偉. 新課程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品味語言的能力[J]. 魅力中國, 2016(37).
[5]時海燕. 淺談語感教學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D]. 山東師范大學, 2013.
[6]孫遠菊.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 江西師范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