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瑛
【摘 要】建黨以來,黨內監督制度在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黨內法規建設也在不斷的發展,需要不斷的總結經驗,進一步推進黨內監督建設。
【關鍵詞】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經驗
一、前言
黨內法規對當前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需要不斷完善相關的制定,提升黨內監督的作用。
二、黨內法規的概念
在相關研究中,引起學術爭議的問題是如何界定“intraparty法規”。關于“黨內監管”的可行性,蔣明安和曹莘斌有更多的代表性意見。蔣明安認為,國家法律是一種法律。除國家法律外,法律還包括國際法和社會法。黨內法律法規屬于社會法,屬于軟性法律。“黨內條例”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他們被稱為“黨內條例”,顯然“法律”中沒有“錯誤”的地方。齊申斌認為,制定黨的內部法律法規是有根據的。它不僅起源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而且也符合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它不僅具有法律的基本特征,而且也符合語義的要求。在對“黨內條例”提出質疑的學者中,王軍華認為,由于提法不能準確區分黨的規章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所以建議用“黨紀”代替“黨內黨派條例。黨內法規的概念,黨內法規是指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
三、黨內法規的發展歷程
在研究黨的法律發展歷程時,大部分文件都把黨的規定置于黨的歷史觀上。只有少數人使用法律分析范式來審視其發展歷史。文獻研究主要集中在對黨內法律法規內容的檢查上,對黨的法律法規的考察受到重視。在這方面,“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研究”從黨史的角度分五個階段簡要介紹了黨的內部規章制度的發展歷程。“黨內民主法規體系研究”把黨內民主制度從黨的建設的角度分為黨員的民主權利制度,黨代會制度,黨委制度,黨內選舉制度,考察了它的歷史演變。關于中國共產黨執政黨內部法律法規建設的研究,是對黨的法律法規歷史發展的一次詳細研究。梳理和分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頒布的黨的三大主要法律法規的歷史資料,總結了黨的法律法規建設。成就已獲得。對黨內內部法律法規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新時期黨內內部法律法規建設的可行性建議和對策。
四、黨內法規建設體系的構成
經過90多年的黨的建設,特別是在近40年的改革開放艱苦探索和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的黨內監督體系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一是以公司章程為主體,一系列黨章,章程,規則,規章,規則和規則構成黨的內部法律制度。黨的內部法律制度的七種形式可以根據其重要性分為三個層次:黨的憲法是黨章的最高等級,其次是規章制度,規則,法規,方法和規則是在第三級。黨章在黨內法律體系中處于最高地位,對黨內其他法律,法規具有最高權力和最大約束力。黨的其他法律,法規的制定,必須以黨章為依據,不得與黨章相抵觸。準則和條例的地位僅次于黨章,在黨的內部法律制度中居第二位。準則是黨的政治生活,組織生活和全體黨員行為的基本準則。
其次,黨的內部立法體系建立在健全的會議制度和組織程序的基礎上。黨的建黨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立足實際,總結經驗,把握規律,不斷完善黨的內部立法體系,促進黨內的協調發展。立法,著力提高黨內規范素質。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關于“黨內立法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黨內條例的工作應在中央統一領導下進行。2015年7月,中央秘書處協調以中央辦公室,中紀委,中組部為首的黨內內部規章制度中央會議的成立,并制定了部門間的建設條例的黨內法律法規。咨詢機制。2015年7月,中央政府出臺了第一部關于解釋黨的法律法規的條例,以解決黨內法解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全面規范黨的法律法規解讀,促進黨的法律法規的統一和正確貫徹。三是以黨內思想教育為基礎的黨內守法體系。中國共產黨堅持要盡可能公開披露黨內內部規定,及時在新聞媒體上發布黨內重要的內部法律法規,增加透明度和意識,加大宣傳力度和口譯力度。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委都把黨的紀律和黨的紀律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組織專題學習培訓。2016年3月,中共中央在全黨部署開展“兩學一做”專題學習教育,把黨章規定作為合格黨員基本條件之一,并提出具體要求。各級黨校,行政學校和干部學院也作為黨員干部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知道嚴守底線,做到自律,更好地規范自己的言行。各地還在領導干部教育學院,專題研討會和培訓班,理論中心小組學習等方面加入黨對黨的法律法規,加強教育宣傳,推進黨的內部法律法規建設。在全國黨內法規工作會議。習近平就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作出重要指示,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推動這項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和成效。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
五、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制度建設的基本特點與經驗總結
(一)法規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配套
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思想建設和發展起來的黨,黨內法規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指導。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對黨內法規建設有過許多經典論述,是進行黨內法規建設的理論淵源。馬克思將無產階級政黨的黨章和決議稱為“最高的判決”。恩格斯則直接將“法律”一詞用于描述第一國際的共同章程,認為:“這個共同章程和組織條例,是我們協會唯一的法律,它們可能會使你們的自治受到限制……這些法律是整個歐洲工人創立的,是7年來在他們的各次年度代表大會上制定并為所有的人承認的。列寧不僅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有關無產階級黨章的觀點,而且在實踐中探索了無產階級政黨在執政條件下推進黨內法規建設的道路。中國共產黨的幾代中央領導核心都結合中國國情,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黨內法規建設的理論。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內法規建設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全而從嚴治黨、實行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有機結合的重要內容,創造性地發展了黨內法規建設理論,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重要部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黨的理論的現實版,其重要內容載入了黨章,是黨內法規的重要內容。從這點上看,黨內法規兼有法律和政策二重屬性,所以,黨內法規必須與當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一致、相配套。
(二)黨內法規建設必須從黨情出發,始終圍繞黨的建設中心工作開展
毫無疑問,黨的法規建設是服從和服務于黨的歷史使命的,而黨的歷史使命在不同時期表現為不同的中心工作,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黨內法規建設,是一條重要經驗。當前,中國共產黨肩負的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全而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任務非常艱巨,而對的四大考驗前所未有,而臨的四大危險日益尖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任重而道遠,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任務繁重,直而這樣的現實,“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是黨鞏固執政地位、實現執政使命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圍繞這個重大課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就成為當前黨的建設的中心工作。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建設之所以成效明顯,就是因為抓準了這個重大課題,緊扣了這個中心工作。今后,黨內法規建設要有所作為,有所突破,也必須緊緊圍繞這個中心開展;否則,不僅失去意義,也因為游離于中心之外,出現“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狀況。
六、結束語
在當前黨內法規建設的過程中要不斷完善相關的制定,提高監督的作用,提升民主集中制。
【參考文獻】
[1]莫紀宏.建立和完善黨內法規的監督機制[J].學習與探索,2015.(1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