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榮
【摘 要】黨內政治生態是中國共產黨在一定社會環境下的發展狀態。當下黨內政治生態建設面臨諸多困境,黨內政治系統良性運行是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有效抓手。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對于凝聚人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黨內政治系統;黨內政治生態;新時代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內政治生態建設與政治文明建設、黨的建設息息相關,影響著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一、黨內政治生態的新時代內涵與影響因素
(一)黨內政治生態的新時代內涵
在我國早期文學作品中,“生態”表示贊美人或事物。在自然界中,生態指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狀態。在社科領域,生態指人類社會生活中某一物的生存狀態。政治生態指一個國家主客體政治關系的目前客觀狀態和對未來理想政治關系的追求。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態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活動的狀態,共產黨內部之間的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內政治生態對政治生態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黨內政治生態是黨內政治文化、黨內政治生活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二)黨內政治生態的影響因素
黨內政治生態主要受黨內政治系統的影響。黨內政治系統是與黨內政治權力有關的各要素綜合體。黨內政治系統涵蓋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政治文化。黨內政治生活嚴肅規范、黨內政治文化積極健康,是黨內政治系統健康運行的關鍵,是黨內形成良好政治生態的內因。黨內政治生活是黨內政治文化形成的現實基礎,它決定著黨內政治文化;黨內政治文化形成后,將發揮其獨立性作用,對黨內政治生活產生反作用。
二、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價值
黨內政治生態影響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在新時期,我們黨正面臨新考驗和新要求,迫切需要營造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
(一)黨的宗旨的內在要求。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對美好生活有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現在政治方面,人們參與政治的熱情高漲。同時互聯網時代,公民政治參與機會增加,成本降低,這為參與政治生態建設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黨需創造條件,引導人民參政,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
(二)落實“四個偉大”的重要路徑。優良的黨內政治生態是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基礎;是社會轉型期和改革深水區,勇于面對各種挑戰,處理好各種矛盾,妥善解決各種難題的軟環境;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助推器;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否如期實現。
三、黨內政治生態建設面臨的困境
隨著社會發展,黨內政治系統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嚴重破壞黨內政治生態。主要表現在:
(一)黨內政治生活不嚴不實
“黨內政治生活是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以及黨員開展黨性鍛煉的主要平臺。” [1]黨內政治生活不嚴不實主要體現在:
1.領導干部不講政治。領導干部不講政治問題突出表現在:講政治中存在弱化、淡化及形式化問題。有的地方和工作單位一切工作圍繞可以量化的具體性事務,認為講政治是虛功,難以納入績效考核。講政治中也存在庸俗化和擴大化問題。部分單位把講政治異化為一切聽從上級領導,把講政治泛化為黨的建設的唯一標準。
2.選人用人機制不夠完善,制約黨內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態。類似民主推薦、組織考察、民主選舉有時只是走程序,未發揮應有的選賢任能的作用,更是嚴重挑戰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歪曲黨和國家的形象,破壞黨內政治生態。
(二)黨內政治文化不優
儒家崇尚賢人政治,忽視制度和規則的作用,型塑著封建政治文化。文化的影響是最深遠、最持久的,黨內政治文化也受其影響。部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嚴重破壞黨在人民群眾中心中的地位和形象。法律制度設計不完善,用以規范權力的各種規章、流程缺失。
四、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路徑
要構造良性運行的黨內政治系統。黨內政治生活嚴肅規范、黨內政治文化積極健康,黨內政治系統方可良性運行,優良的黨內政治生態才能形成。主要措施包括:
(一)嚴肅規范黨內政治生活
黨內政治生活正常化、規范化,黨就具有凝聚力、戰斗力。通過推進黨內政治建設、完善監督制度、形成正確的選人用人制度和培育領導干部等舉措來嚴肅規范黨內政治生活。
1.推進黨內政治建設,夯實鞏內政治生態建設的根基。習總書記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成效。”黨員干部必須增強政治定力、站穩政治立場。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在實際工作中切實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嚴格遵守黨紀黨規,維護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
2.完善落實監督制度,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黨內監督是為確保黨紀黨規貫徹落實,扭轉黨的領導弱化、管黨治黨寬松軟等問題。要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要將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要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
3.將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和黨員干部自身素質相統一,助力反腐斗爭。實現黨管干部和選人用人責任制。黨組織選拔干部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2];必須充分體現公正、公開、擇優原則,認真研究委任、聘任等選拔干部的方式,逐漸探索形成不同職業、不同崗位的用人制度,達到人力資本的最優化組合。[3]領導干部要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為民服務。
(二)培育優良的黨內政治文化
黨內政治文化反作用于黨內政治生態。培育優良的黨內政治文化,必須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具體如下:
1.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營造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氛圍。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具體工作要求,將黨內政治文化具體化,切實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解決人們的實際問題。文藝、影視、期刊等是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要的主要載體,也是塑造價值認同,擴大文化影響力的重要形式,要與時俱進的用好這些文化產品。
2.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靠教育也靠制度,兩者緊密結合,才能構造優良的黨內政治生態。
一是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指出:“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提升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指引黨員干部的行為規范。大數據時代,必須創新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使其更加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微信公眾號、電視節目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平臺,應充分利用。繼續制作出像《榜樣》、《永遠在路上》這類影視教育片,出版像《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類暢銷書。
二是設置符合實際的法律制度。要堅持民主集中制,決不搞“一言堂”。根據實際需要,繼續完善黨紀黨規,構建以黨章為根本、系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制度體系。十八大至今,已出臺近30部黨規黨紀。如《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必須落實黨規黨紀,使其成為黨員自覺的行為規范,營造良好的用權氛圍和黨內政治生態。
黨內政治生態問題嚴重影響著新時代黨促改革、謀發展的能力。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地理環境、國情等諸多因素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嚴肅規范的黨內政治生活和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型塑良性運行的黨內政治系統,進而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
【參考文獻】
[1]戴焰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夯實全面從嚴治黨基礎[J].紫光閣,2016(11).
[2]田哲.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J].中國黨政干部學刊.2011(10).
[3]司甜.全面從嚴治黨視域下的地方政治生態建設芻論[J].理論導刊.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