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云
【摘 要】海上石油的開發,有利于緩解我國石油生產不足的現狀,有效緩解供求關系。但這些原油多為稠油和重油,開采難度大,在陸上油田開發經驗不能用于海上。本文基于海上油田開發的現狀,深入分析了海上油田開采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有針對性地集成、創新了適合于海上油田開采的先進技術,提出了海上油田高效開發技術和管理對策。
【關鍵詞】海上油田;開發;問題;邊際油田;對策探討
海上油氣田的勘探開發不同于陸上油田,海上石油開發涵概了人類迄今掌握的所有科技。有專家估計,我國可以利用可以開發的海上石油資源甚至達到了250億噸。按照這個龐大的數量,我國可以把從海上開采獲得的石油資源作為工業使用石油資源的主要獲取渠道。但海上油田石油開采也面臨許多問題,開采難度遠大于陸上,針對這些問題,要找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爭取解決問題,讓海上油田石油開采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一、海上油田開發的主要問題與挑戰
(一)海上地質油藏條件復雜
我國近海油田大體主要位于渤海灣油區,為河湖三角洲―河流相沉積的砂體,儲層變化大、埋藏淺,含油層數多,含油井段長,存在多油水系統且關系復雜;儲層物性好,滲透率高,膠結疏松,油井出砂嚴重;流體性質較差,具有密度大,黏度高(地下原油黏度26~741mPas;天然能量不足,邊水不活躍。上述這些特點使得海上稠油油田開發難度大。對于特殊巖性油氣田,由于構造復雜,形式多樣,斷層多,斷塊面積大小不一;儲量規模不大,油水關系復雜,油氣藏類型多,如何經濟有效地開發這類油田也是海上油田開發所面臨的技術挑戰。
(二)海洋油田開發投資大和風險高
海上石油的成本高決定一些油田是否值得開采。海上油田基于成本考慮則會選擇關井,因此海上油田在壽命上也較短暫。另外海上石油開采還受油價,匯率的影響。對于地質條件資料匱乏,勘探數據不明的區域,任何石油公司都無能為力,何況南海南端石油儲藏多位于其他國家大陸架附近,在沒有軍事保障的情況下,一切都是空談。
(三)開發井網部署難度大
陸上油田開發井網采取不斷調整完善的方式:先實施基礎井網,在此基礎上開展地質、油藏綜合研究,再確定整體開發井網與加密井網。而對于海上油田,由于受高開發成本的制約,致使探井密度低、資料相對少,同時受海上平臺空間、壽命、井槽資源限制,不具備多次調整的條件。
(四)資源優化配置困難
海上油田河流相油田斷塊油藏多、資源平面分布分散,受成本限制,探井少,難以評價每個斷塊的油氣儲量,地下資源認識不清,地下資源與工程設施優化配置存在挑戰。要實現高效開發,必須充分認識開采設施覆蓋范圍內的油氣資源,統籌規劃,進行滾動評價,實現地下資源與工程設施的優化配置。
(五)儲集層精細描述難度大
海上油田以明化鎮組和館陶組河流相油田以復雜斷塊油藏為主,受河道控制,砂體相帶窄、頻繁遷移且多級分叉、改道,厚度薄(單層厚度一般小于10m)、多期疊置、連通性差,非均質性強。加上探井密度低、開發井距大,采用常規技術難于實現對儲集層的精細描述。
二、海上油田高效開發技術與管理對策
(一)海上稠油少井高產技術
針對海上油田稠油多、難開發的技術難題,圍繞如何實現少井高產,在找準油藏、注海水強采、防砂、上岸4個方面進行技術攻關,形成了海上稠油少井高產技術體系,主要包括遠程制導實時油層追蹤技術、礫石充填多層防砂技術、注海水強采技術、長距離海底稠油混輸技術。該技術能夠保證鉆頭準確進入有效層段,及時補足能量實現強采,并在強采情況下油藏骨架不受損害,能夠通過把大量設備放置陸地而降低開發成本。
(二)成熟區復式成藏規律主導下的滾動挖潛技術
由于河流相儲集層的復雜性,井網調整常常需要經過數次循環才能達到較高的儲量動用程度和較好的開發效益。結合區域成藏背景,并結合油田的生產動態特征,提出在油田內部找油田、油田上部找油田的挖潛方向。滾動挖潛的思路為,在油田含油圈閉油柱高度分析、含油圈閉面積充滿度分析的基礎上,對可能存在的潛力進行搜索,并結合井組含水率差異性分析、生產動態數模精細擬合分析,開展潛力砂體的尋找。
(三)海上優快鉆完井技術
針對海上油田開發成本高,鉆完井成本占總開發成本50%以上,為了降低開發成本,提出通過快速鉆完井降低開發成本的新思路。從縮短建井周期,提高鉆機有效利用率與做好儲層保護,防止泥漿污染油層兩個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形成了海上優快鉆完井技術體系,主要包括10大鉆井關鍵技術包括頂驅鉆井技術、PDC鉆井技術等和7大完井技術包括一趟管柱多層射孔技術、隱形酸完井液技術等。
(四)自噴與多樣化人工舉升相結合的采油工藝
電泵舉升的最大優點是提液量大,但易受出砂影響,同時檢修時間長、費用高,影響生產時率和增加生產成本。氣舉比較適合于大斜度井、生產層比較薄、易出的砂井,但提液量有限。在油田開發中后期,提液往往成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但對于薄層,隨著含水上升產液量不斷加大而導致生產壓差過大,油井更容易(激動)從而影響正常生產,因此電泵大排量優勢有時無法發揮。
(五)海上邊際油田開發技術
海上油田很大比例儲量屬邊際油田,利用常規技術不能經濟有效開發。針對海上大量分散的小型油田難以開發的難題,提出了“盡可能依托現有設施、工程設施盡可能簡易化、工程設施可重復利用”的開發思路。在該思路指導下,進行開發方案的設計和優化,有針對性地采用一個簡易平臺、一條管線和一條電纜開發依托現有設施開發20km以內邊際小油田,或采用可移動簡易采油設施開發遠離生產裝置的邊際油田,逐步形成了后來的“三一模式”和“蜜蜂模式”等邊際油田開發模式。采用上述的海上邊際油田開發技術使13個邊際油田投入開發、27個邊際油田應用此項技術進行設計建造,至今已有8×108t邊際儲量得到開發利用。
(六)優化生產參數
油田開發采出率可以通過參數的調整控制予以提升,針對壓力高、氣量大的油井,需要跟蹤調整轉速,并控制套壓。需要注意的是參數的調整需要不斷的試驗,通過實際試驗摸索,確定合理的轉速范圍和套壓范圍,從而得到有效提高油井產油量。而針對供液不足且能量較低的地層,進行幽靜的采出、液面恢復周期的跟蹤測試,從而確定開采時間和停井時間,確定結點以實現油井產出的平衡,實現產油量的最大化。通過控制試驗井的開關,有效縮短了各井的恢復周期,從而使得開采時間延長,增加了產油量。
(七)采取積極措施保護海洋環境
海上石油開發面對的難題,主要是減少對海洋環境所造成的污染。防止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的錯誤做法帶來的負面效應。提高和開發油氣開采技術不可少,同時還需要一定的法律制度對海洋油氣的開采加以規范。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海洋環境的義務。可見,海洋油氣開采必須實行科學開采與環境保護并重的制度,有效控制海洋油氣開采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和破壞。
三、結束語
總之,海上油田開采難度大大高于陸上開采,需要建設海上采油設施、油氣水處理、集輸及計量、海上采油工藝及修井設備、油氣井測試和海上油氣田生產管理系統.,建造開采平臺的工程耗資要大得多,對海洋環境風險大,需要不斷研發油田高效開發技術,為海上石油的增儲上產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守為.中國近海典型油田開發理論與應用[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
[2]王德民,程杰成,吳軍政,等.聚合物驅油技術在大慶油田的應用[J].石油學報,200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