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躍平
【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社會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高校在當前這一背景下設置會計專業,開展專業教學活動中應全面做好教與學的工作,針對現有的教與學問題進行全面分析,采取有效的針對措施進行強化,以此推進高校會計專業全面深化改革。本文立足社會信息發展背景下,就互聯網給會計行業帶來的沖擊進行了分析,并在全面總結日常教育學問題的基礎上,從學生視角考慮如何去優化高校會計教與學的方式。
【關鍵詞】互聯網+;學生視角;高校會計專業;教與學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企業越來越迫切需要高端會計人才,高校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在互聯網+情景中做好會計專業的教學研究工作,從學生視角審視教學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強化人才培養,創新高校會計專業教育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互聯網+給會計行業帶來的影響
互聯網+與社會各領域產業深度融合,信息網絡在應用過程中改變了數據傳輸方式,如果傳輸會計信息的媒介得不到有效保護,信息方式得不到有效創新和調整,會計信息是極容易丟失的,會影響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會計信息資源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建立集中化的使用平臺,全面確保信息數據實施有效傳輸。此外,在互聯網不斷發展過程中,面對互聯網帶來的影響及會計職業犯罪的問題,政府有關部門要不斷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圍繞法規進行會計信息操作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設,要與時俱進,不斷調整,全面提高會計信息使用質量[1]。
二、高校會計專業教與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層面的問題
雖然在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會計專業,無論是高職院校,或是本科院校都有相應的會計專業教師,互聯網及信息技術已全面融入到會計專業學科建設中,但是大部分教師沒有重視互聯網給會計教學帶來的作用,仍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傳統的面授課教學方法,一味的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的會計實踐教學。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傳統,全部寄希望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輕松應對考試,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不能有效提高高校教學效率。學校雖然開設了會計專業課程,但是在課余時間的師生交流互動較少、教師教學停留在基礎層面,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意見進行學習,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同時,有的教師受到知識視野的限制做不到教學內容及時更新,由于互聯網時代知識信息更新速度大幅提升,并且相關的財務財會法規也在快速轉變,如果教師不能靈活多變的向學生傳授知識,那么就無法提升學生的會計操作能力[2]。
(二)學生層面的問題
由于眾多高校會計專業的設計難度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存在差異,很多學生并不能完全掌握會計基礎知識,導致學生在后期高深的會計知識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問題。學生尚未認識到會計理論知識的應用,現有的互聯網操作能力也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的難度,課堂學習質量無法在短期內有效提升。受到傳統會計學學習模式影響,在互聯網+時代,學生更要注重運用互聯網學習會計知識,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作用,全面提高會計專業知識學習效率。
三、基于學生視角優化高校會計專業教與學的方式
在信息網絡全面應用背景下,要想深化高校會計專業教與學的改革,就要全面推動教與學工作有序進行,分析當前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巧妙融入互聯網+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樹立創新的高校會計專業教與學觀念
高校會計專業教師與學生應打破傳統教學思路的限制,以創新的教學理念為導向,在全面汲取傳統教學觀念精華的前提下,將互聯網+理念深入到會計專業教學中,也就是全面使用計算機設備和智能設備對學生進行信息化教學,使學生利用各種智能設備多元化學習會計知識。例如,教師能夠利用先進的教學系統制作教學課件,利用信息網絡直接分析會計專業的財務圖表,師生可利用多媒體復習學過的會計專業知識,師生還可以利用網絡工具提交會計專業作業,這樣能打破傳統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有利于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同時,利用信息網絡教師還能及時進行線上答疑,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專業問題,不僅能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還能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改變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方式
為了全面提高高校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效率,有必要將信息設備以及多種信息化教學方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借助網絡載體或微課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例如直播教學法就是不錯的選擇。這種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從單一的教學設備中解脫出來,通過手機等移動智能設備自主進行學習,這不僅能強化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積極性,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使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學習興趣有效結合,使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引入“慕課、微課”等教學理念,以碎片化的時間向學生傳授知識,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平臺預習和復習知識,這樣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多元化。傳統會計教學方式會導致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不利于學生高效學習。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用多元化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組織學生自主探究,也可以分小組引導學生合作探討,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使師生之間互動答疑,這樣能充分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與此同時,互聯網+教學模式為一種開放性的網絡集群教學方法,具有優質豐富的教學資源,將其應用到高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會計教學資源不足的現狀,能擴展高校會計專業教學的深度與廣度,能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結合不同的教學工具,深入開展教學活動,全面激發學生會計知識學習的興趣。高校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高校會計教學的時空限制,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選擇多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會計知識,這有利于學生養成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互聯網+教學模式大量以音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能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不同的會計知識學習,能全面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提高高校會計專業教學質量。
(三)利用互聯網創新會計專業課堂教學模式
高校傳統的會計專業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針對會計知識無法形成完善的認知模式,對很多重難點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很難把握住會計知識學習的規律。將互聯網+全面應用到會計教學中能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互聯網+教學模式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使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學習會計知識。互聯網平臺在高校會計專業教學中開展層次化教學,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選擇學習資源,從知識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著科學的學習目標進行指引,學生隨時能通過平臺測試評估自己的學習狀況,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自身的學習方法。互聯網平臺特有的互動交流機制能促進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共同探討對于不同問題的意見和看法,這樣能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
四、結語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社會情景下,高校要分析自身在會計課程教與學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方法,轉變教學觀念等途徑,深化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使會計專業教學更具針對性,借助互聯網+全面提高學生的會計素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會計知識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楊紅.高校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師資建設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8(03):44-45.
[2]鄧方圓,劉青.關于高校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途徑新思路[J].改革與開放,2018(0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