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
摘要:為了使贛南采茶戲得到更好的振興與傳承,我們應該在正視贛南采茶戲當前困境的基礎上,通過推進贛南采茶戲呈現模式的現代化、完善才培養體系和增強市場化運作的意識與能力的等優化途徑,實現贛南采茶戲不斷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贛南采茶戲;戲曲;傳承;路徑
中圖分類號:J617.5;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152-01
贛南采茶戲融合采茶歌、燈彩、客家方言和曲調而又能載歌載舞、輕松活潑、幽默風趣,彰顯著濃郁的贛南客家人的氣息。但是,進入新時代,隨著電視、電影、上網等日益成為群眾文化娛樂方式的新常態,贛南采茶戲的生存與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傳承好贛南采茶戲日益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面臨的嚴峻課題。
一、贛南采茶戲的當前困境
其一,贛南采茶戲完全被文藝市場邊緣化。在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和信息化背景下,電視、電影、音樂、上網等媒介日益成為人們進行文化娛樂和消遣的重要方式和媒介,贛南采茶戲的市場份額發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在逐漸被邊緣化,市場處境令人堪憂。這除了外界影響因素外,還因為自身不能不斷與時俱進地更新理念,主動適應當下觀眾文藝娛樂與消遣的觀賞習慣等因素有關。
其二,演創人員“青黃不接現象嚴重。目前,從贛南采茶戲人才構成狀況調研看,其人才缺乏是多方面的,無論是演職人員,還是編創隊伍都處于勢單力薄的困境之中,尤其缺乏可以“擔綱”的年輕的優秀的演職人員,“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狀況明顯。
其三,劇目老舊,創新乏力。到目前為止,贛南采茶戲除了創作了《山歌情》、《長長的紅背帶》等少量具有新時代氣息的精品劇目外,大多數仍是以反映當時封建社會背景下的贛南百姓的勞動過程和生活片斷的傳統劇目。盡管具有濃郁的贛南客家氣息,但對新時代的觀眾來說則顯得非常老舊,很難吸引當下融媒體條件下的受眾。沒有好的曲目,就難以獲得相應的市場。
二、優化贛南采茶戲傳承的路徑選擇
l.主動適應信息時代觀眾文娛習慣與方式的實際需要,推進贛南采茶戲呈現模式的現代化。目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贛南采茶戲的傳承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贛南采茶戲劇團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深入研究和找準信息傳播技術在贛南采茶戲研創方面應用的結合點,善于以網站的形式將贛南采茶戲的相關信息,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發布在有關網絡平臺之上。比如,以觀眾習慣的網絡方式將贛南采茶戲的歷史溯源、發展歷程、動態新聞、采茶戲表演視頻、網絡互動等發布出來,并進行動態更新,以主動走出去的姿態走進現代受眾的視界里,讓贛南采茶戲這獨具贛南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也能以現代信息技術的方式綻放新時代的容顏和魅力。
2.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才培養體系。要打破贛南采茶戲目前發展活力不足和前景不明的沉悶局面,搞好人才建設工作是關鍵。目前,贛南采茶戲的演創人員很大一部分是從依托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采茶戲班吸收進來的。盡管這些學員不乏可造之才的苗子,但是由于受培養學校水平和專業層次限制等的影響,大部分學員多只具有入行贛南采茶戲事業的初步底子,如果要他們盡快地“挑起大梁”來,還要加強他們在贛南采茶戲唱功、演功和演出實踐等方面的歷練。這就要求除了加大對這批新生力量入職后的培養力度之外,還要通過提高待遇和提供更好的平臺等方式,從社會上有針對性引進一些知名的編導、作曲、表演等方面人才以有效優化人才結構,為實現贛南采茶戲的可持續發展打下扎實的人才基礎。總之,要積極拓寬思路,建立健全人才選入、優培和成才的培養體系,以此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3.主動拓展市場,增強市場化運作的意識和能力。當前,無論是物質性的商品,還是精神形態的藝術品都已進入買方市場的階段了。在文藝市場能不能占有一席之地,不僅取決于一定藝術形式的質量與水平,也和它所作的市場運作與拓展密切關聯。盡管贛南采茶戲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厚的客家人生活氣息,如果贛南采茶戲劇團沒有較強的市場運作的意識與能力,也很難有效進入當下廣大的受眾之中。因此,贛南采茶戲劇團要多放努力,做好市場的拓展工作。一方面,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善于借船出海,即主動依托節日慶典和政府接待等機會和平臺開展戲曲演出以贏得對外展示性的演出空間。同時,以“送戲下鄉”等方式積極融入市政文化下鄉等文化民生性工程,為自己贏得拓展市場的政策性空間。另一方面,以市場運作手段積極參與到贛南正在勃興的紅色旅游業的發展中去,充分創新和旅游景點和旅行社深度合作的模式,以在景點和游客下榻的酒店為游客提供贛南采茶戲表演服務的形式不斷進行推介和宣傳,從而有效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贛南采茶戲的可持續發展厚植市場要素。
三、結語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了促進贛南采茶戲在新時代的更好發展,我們應該在正視贛南采茶戲當前困境的基礎上,通過推進贛南采茶戲呈現模式的現代化、完善才培養體系和增強市場化運作的意識與能力的等優化途徑,實現贛南采茶戲的振興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