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霞
摘要:群眾文化藝術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指出了新形勢下發展群眾文化藝術的重要性,對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困境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路徑和措施。
關鍵詞:群眾文化藝術;重要性;發展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188-01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越來越受重視。群眾文化藝術是群眾廣泛參與的一種群體娛樂活動,能夠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對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眾文化素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關于群眾文化藝術的分析
(一)群眾文化藝術的含義
文化作為人類活動的“符號”,存在狹義、廣義上的區別。狹義文化是指人文文化,屬于特定社會群體經歷史沉淀而傳承的人文精神和物質體現;廣義文化是指社會群體基于長期發展中,共同創造的且用于依賴的物質和精神生存現象。換言之,文化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人們后天努力和學習獲取。
群眾文化藝術即為排除人們職業,以自我參與、自我娛樂和自我開發為主體的社會性文化,以群眾活動為導向,以精神生活充足為目標的社會歷史現象。其中,群眾文化藝術是對主客體的概括,通過文化內容的廣泛把控,實現文化活動和文化事業、文化工作與文化隊伍等全面構建的目標。
(二)群眾文化藝術的本質特征
一是公益性。群眾文化藝術的公益性特點在于文化設施均由政府出資構建,通過劃撥活動經費將群眾文化藝術發展戰略部署落實。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緊跟時代發展,緊貼民眾需求,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文化惠民。鼓勵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全面開展。二是通俗性。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內容的設定是以貼近現實生活為導向,通過淺顯易懂、人們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結合教育性與觀賞性、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特點,逐步縮短文化藝術與群眾間的距離,提升群眾對文化活動的滿意度和接受度。三是群眾性。若要全面彰顯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群眾性價值,就應加大群眾參與度,借助豐富的活動內容,對地方文化內涵予以深入挖掘,以發揮文化工作者在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中的價值作用。四是多樣性。由群眾自發、文化部門、社區組建的文化活動。五是針對性。因群眾對文化活動參與具有差異化,若要更好地增強群眾文化藝術的感染力、吸引力,應以通俗易懂的文化語言和文化方式來達到潤物無聲和潛移默化的效果。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要性
首先是政府層面的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是社會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搞好文化活動,提升群眾文化藝術水平,不僅體現政府文化服務的職責,還可提高政府領導地位,作為政府的宣傳陣地,弘揚正能量,娛樂于教。為構建和諧化、服務化政府奠定基礎。
其次是社會層面的群眾文化藝術發展。隨著政府對各級文化部門的投入加大力度,公益藝術培訓的豐富多樣和文化活動場所免費開放,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日漸充實,而以群眾文化藝術為導向的文化館、文化站,更要在此背景下注重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書法、美術、攝影等活動的開展,通過劃分部門職能和權責,將群眾文化藝術的體系建設落到實處。還可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和傳統文化的傳播、弘揚,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前提下,加大地方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
總之,群眾文化藝術發展已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新趨勢,若要全面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目標,應積極轉變群眾文化藝術的傳統觀念。從理念與機制持續創新的層面上,以群眾自主、政府有關部門主導。以群眾點菜,政府送菜的組織為導向,開展豐富的群眾文化生活,并逐漸增強群眾文化藝術水平和鑒賞水平,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三、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發展困境
(一)缺乏明確目標
有些文化部門認為,只要提供給群眾一些形式活潑、熱鬧的活動,起到休閑、娛樂和放松的效果就夠了。不講質量,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殊不知,群眾的精神需求并不僅僅是娛樂,他們還希望能夠通過社區文化活動,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獲得美的享受并學習到更多有意義和有價值的知識,獲取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
(二)盲目跟隨,毫無特色
活動沒特色,沒亮點。看別人辦什么盲目跟隨,敷衍了事,流于形式。沒充分了解群眾的需求,結果群眾參與熱情不高或者群眾參與到活動中,未能真正的投入到其中,收獲很少,很難獲得心理上的認同感。
(三)參與面窄,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意識
群眾文化活動應該是受眾面廣且形式多樣的活動。而現在是參加群眾文化活動的群體面比較窄,活動形式也較為單一。缺乏亮點和品牌活動意識。現在的大多數群眾文化活動都是效仿程度高,很難突出自身亮點,無法形成品牌效應。當前從事群眾文化活動工作的隊伍比較薄弱,很少人有創新精神,雖然有一些節目仍然受群眾喜愛,但是不能完全跟上潮流,無法得到更多人的歡迎。如果你想跟上時代潮流,就意味著要轉變觀念,加大創新力度。而轉變的成功與否,是需要經過市場檢驗的。只有敢于創新發展、與時俱進,才能滿足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四、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新思路
(一)拓寬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空間
通過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構建,文化強國戰略思想已逐漸走向現實,而若要從根本上全面落實該項目標,則應以文化活動創建的方式,加強群眾文化藝術意識和精神文化修養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實現群眾文化藝術多樣化發展的目標。
(二)提高文化活動質量,培養業余文藝骨干
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在新形式下,對群眾文化藝術有了新高度,開展活動要切實了解群眾所需、所想、所愛,提高品質、清晰定位、不能盲目跟隨,不要流于形式。一方面,經培訓的舞蹈骨干可以回到隊伍中進行指導,提高社區舞蹈隊伍的整體水平。解決了專業輔導老師遠不能滿足群眾需求的現狀。另一方面,也為開展較高水平的演出提供了人才隊伍的保障。
(三)加強群眾文化品牌的建設
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需要從一個非常高的標準來制定,這不僅需要有更好的思想內涵,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深受大眾歡迎。然而在現實中,大量的大眾文化活動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文化。所以,為了開展出優質的群眾活動,我們需要堅持精益求精的精神,堅持創造性轉變,創新性發展。并針對地方的條件和需求制定項目,開展活動。群眾文化要從“單一向多元化、多樣化發展。從娛樂性向觀賞性、藝術性轉變。”要勇于轉變,敢于創新。
(四)優化群眾文化藝術發展格局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應以格局優化改善為基準,通過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活動,改善群眾的生活方式。若要實現該項目標,具體可從以下兩點進行優化。其一,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確保群眾文化藝術持續性發展。其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其三,建設品牌活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樹立時,要把時代意識,與時俱進的思想,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以及對文化的創新需求擺在首位。這樣的話,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便可以持久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作為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時期,群眾的生活工作壓力不斷增加,而文藝工作者應以此為切入點,通過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創建,達到放松人們精神的目的,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不懈努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發展群眾文化藝術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工作,同時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認清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局勢,拓寬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空間,加強業余文藝骨干隊伍的建設,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從而推動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