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
【摘 要】我國是一個中藥種植的草藥大國,中藥種植的經濟發展問題關系到許多種植地區的民生,是種植中藥的藥農重要經濟保障?!盎ヂ摼W+”時代的帶來,農業經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搭建互“聯網+農業”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重要種植的電子商務,改變傳統的中藥種植的產品經營模式,利用科學技術提高中藥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培養“互聯網+農業”的職業農民已經成為未來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本文針對當前我國中藥種植經濟發展現狀,提出農業經濟充分把握“互聯網+”時代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互聯網和農業高度結合進行相關的優化措施,提高中藥種植經濟效益。
【關鍵詞】“互聯網+”;中藥種植;經濟;效益
2015年,國家總理李克強提出“互聯網+”的行動計劃,開啟了“互聯網+”產業的新興經濟發展模式,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將傳統產業信息化發展,隨后,我國很多電商平臺迅速發展,信息技術也在不斷完善和逐步成熟。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傳統產業基本實現了互聯網信息化發展,“互聯網+傳統產業”推動了傳統行業升級與改造,將產品引向高端化、專業化發展?!盎ヂ摼W+”為中藥種植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在“互聯網+”的帶動下,中藥種植產品逐步向現代化和產業化發展,利用互聯網和農業結合,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模式,實現了社會資源的整合,擴大了中藥種植的市場空間,豐富了中藥的銷售渠道,減少中藥種植交易之間的繁瑣,降低交易造成的各種成本,使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使農業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
一、“互聯網+”時代給中藥種植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
(一)有助于提升中藥種植效率,提高經濟效益
一方面,互聯網憑借高效、實時、暢通的特點,融入到農業種植生產中來,使中藥種植的生產者和銷售者能夠及時有效了解中藥種植現狀,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及時了解市場信息,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一方面,借助互聯網平臺,有利于加快中藥種植的流通,簡化交易手續,減少資金回流問題;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技術,為農業技術的提高指明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藥種植的生產效率?!盎ヂ摼W+農業”的發展模式,提高了中藥種植經濟效益,是中藥種植經濟的趨勢所迫。
(二)改變傳統的產業結構,拓寬中藥種植的銷售渠道
“互聯網+農業”改變了我國傳統的中藥種植的產業結構。通過互聯網,藥農可以及時了解中藥種植的價格等相關數據,也可以了解政府最新的政策要求,并及時作出產業調整。藥農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最新的種植技術和機械設備,通過提高中藥種植技術和機械輔助來發展現代化中藥種植。例如,“溯源”是“互聯網+農業”技術的典型,消費者通過掃面二維碼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中藥種植的來源、商家、技術等相關的信息,增強中藥種植的安全性,使消費者能夠放心購買。利用“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模式,有利于開拓新興中藥種植,提升中藥種植的附加值,使中藥種植以市場為導向,向產業化模式發展,增強中藥種植的消化能力,拓寬銷售渠道,增加經濟效益。
(三)促使中藥種植向技術型農業轉變
“互聯網+農業”思維在中藥種植中的運用,將互聯網絡融入到中藥種植生產中,實現中藥種植的跨越式發展,使傳統的資源型農業向技術型農業發展?;ヂ摼W改變了傳統的敬業為主的農業種植技術,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絡,學習中藥種植的相關技術和知識,創新思維,提高中藥種植的生產效率,使中藥種植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轉型升級,推動我國中藥種植的現代化經濟建設。
二、中藥種植的農業經濟發展問題分析
(一)中藥種植標準化程度較低
中藥材大部分屬于植物類產品,其本質上屬于農產品,受自然及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較大。目前,我國中藥種植生產主要依托“企業+藥農” 的模式,中藥來源于農村與山區。中藥材種植主要分布在湖南、貴州、甘肅、陜西、遼寧、廣東等幾個省市。但是中藥種植采用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機械化程度低,是制約農業經濟效益和發展的主要因素。據統計, 2015年我國中藥材產量約為363.8萬噸,產量較上年同期增長3.35%;消費量為350.6萬噸,消費規模同比增長2.3%。近年來,隨著淘寶等網絡平臺中草藥銷售量劇增,加大了對中藥種植的需求,很多農村地區引進了機械化輔助中藥種植生產來提高中藥種植的產量,但是受土地濕度,種植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機械化并不能廣泛普及。另一方面,農民種植中藥種植很多是為了滿足自家生活需求,中藥種植規?;蜆藴驶a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在不斷完善。
(二)消費者對電商平臺銷售中藥種植信任度低,缺乏信心
自2005年以來,涌現了一大批電商銷售平臺。由于市場對這些銷售平臺缺乏監管機制,導致銷售的中藥種植以次充好,存在刷單好評等現象。多商家平臺同時銷售中藥種植,消費者難以鑒別中藥種植質量。一些微商為了利益,在朋友圈大肆發廣告,不擇手段,特別是3.15曝光一些假貨事件以來,消費者對微商以及電商平臺降低信任度,失去信心,本身中藥相對其他農產品來說是比較特殊的,從而給中藥種植的銷售和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作用。
(三)缺乏互聯網人才,難以形成“互聯網+農業”思維
雖然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但是計算機課程依然沒有納入必修課程的范圍,農村教育不重視計算機課程的應用,導致很多農村的學生缺乏互聯網基礎知識,計算機水平有限,缺乏計算機專業人才,難以形成“互聯網+”的思維。農村淘寶是國家給于政策扶持農業經濟的發展的典型,但是這些商家大多數沒有考慮到長遠發展,不能科學合理對中藥種植定價,這也是導致近幾年農村電商平臺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因此,培養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同時又有專業管理銷售中藥種植的“職業藥農”成為新時代中藥種植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
三、優化“互聯網+中藥種植”經濟發展的措施
(一)運用互聯網改善農業生產模式,實現農業生產的標準化
利用互聯網大量的信息,幫助農民及時掌握農業發展的最新消息,了解國家的最新策略,學習最新的農業技術,更新傳統農業生產理念,促進農業生產環節向自動化、智能化、精準化方向發展,減少成本,減少人工,最終實現中藥種植生產標準化。例如,利用物聯網技術,對中藥種植的光照、濕度、溫度參數進行整合,利用智能系統定時、定量,精確控制中藥種植,提高中藥種植的生產效率,實現農業“智能化”。
(二)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整合一切可利用的發展資源
根據農業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匹配的互聯網農業策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大數據分析,因地制宜,對中藥種植的土壤、氣候以及中藥種植的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高產量中藥種植,讓農戶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我國農業資源狀況,整合有關的農業發展的資源,利用各類自媒體及通訊工具作為中藥種植提供中藥種植營銷策略,降低銷售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
(三)規范電商平臺,加強物流體系建設
制定電商平臺運行機制,加強網絡監督,加強生產者、銷售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合作,增加對中藥種植的信任度,開展多模式的銷售渠道,完善物流配送,加強冷鏈物流建設,引導物流設施及資源集約化,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及標準化的物流運送平臺。
(四)加大農村電商人才的培訓力度
培養“互聯網+農業”思維的人才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至關重要。政府部門組織相關的電子商務行業、中藥種植生產部門、培訓機構等,以宣講、專業知識、技能提升等方式對農村電商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并定期組織中藥種植的青年人員開展互聯網相關的知識講座。使“職業藥農”成為農業中的中堅力量,使中藥種植發展成為信息化、智能化的農業。
四、總結
隨著我國農業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農業”的模式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內容。我們應該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利用互聯網平臺,改善中藥種植的農業生產模式,實現中藥種植的標準化生產,整合社會資源,規范電子商務平臺,提高中藥種植的經濟效益,同時,應該加大對“互聯網+”思維的“職業藥農”的培訓力度,與時俱進,促進中藥種植的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河南省駐馬店市人口和計劃生育藥具管理站,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參考文獻:
[1]馬志剛,"互聯網+"模式在農業經濟發展運行中的探索[J],農家科技旬刊,2017
[2]董興永,張銀娥,芻議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如何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7
[3]楊凱,“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與中藥種植營銷渠道的發展[J],農業經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