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瓊 吳麗嬌 戴海燕
【摘 要】目的:觀察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的10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均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管理,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全髖關節置換術;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臨床護理路徑是上世紀80年代美國率先推行的新型管理模式,我國在2009年將其引入護理工作中來,針對相關疾病制定的標準化護理模式,從患者入院那一刻開始直到出院整個治療和護理期間均按照該模式實施護理,可以有預見性的指導護理人員主動工作、明確護理相關責任和目標,促進護理人員主動參與到對疾病的護理中過來[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的10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均50例,其中股骨頸骨折47例,粗隆間骨折36例、其他骨折17例。對照組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65~84歲,平均年齡(74.5±9.5)歲。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65~82歲,平均年齡(73.5±8.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結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給予對患者進行基礎的健康宣講、身體各項指標檢測、康復訓練等。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管理:
1.2.1 術前護理(1)根據患者的需求、疾病狀況、心理狀態等進行健康宣講,讓患者對病情和護理過程中的不適感有清楚的認識并理解,從而提高患者配合度;(2)在護理工作涉及到患者的私密部位時,在護理前和患者進行溝通,在進行護理時應當拉上床簾保護患者隱私;(3)術前手術的醫生和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探視,增加患者的熟悉感從而對醫生產生更多的依賴和信任感,促進其配合手術治療。
1.2.2 術中護理(1)手術當天清晨為患者再次進行對患者各項生化指標進行檢測,確保患者身體在最佳狀態;(2)及時給予患者語言安撫,舒緩患者緊張的心情,避免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緊張,并注意在手術臺上體位擺放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壓迫位置受到損傷;(3)將沖洗身體的生理鹽水、消毒的碘伏等加熱至37~40℃,避免低溫刺激到患者引起應激反應出現并發癥等情況。
1.2.3 術后護理(1)麻醉復蘇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親切詢問患者蘇醒后有無不適感出現;(2)術后為患者護理時禁止患者有屈髖的動作,術后2天協助患者做引體向上訓練,在X線檢查確認假體位置良好的情況下可適當開始屈髖、屈膝等練習;(3)術后4天可逐漸增加腳踝、股四頭肌、外展等主動運動練習;(4)術后7天可根據患者康復情況下床在床位進行站立和行走訓練;
護理人員從患者入院開始直到出院結束,期間對每天的護理路徑做好詳細記錄。
1.3 觀察指標 觀察了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和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統計與分析本次滿意度情況,采用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非常滿意16.00%(8/50)例、滿意60.00%(30/50)例、不滿意24.00%(12/50)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非常滿意54.00%(27/50)例、滿意38.00%(19/50)例、不滿意8.00%(4/50)例;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92.00%(46/50)明顯優于對照組76.00%(38/50),=9.523,p=0.002;兩組比較結果p<0.05。
2.2 經過不同護理,對照組和觀察組住院時間分別為:(14.25±4.12)d、(10.37±2.18)d,t=5.886,p=0.000;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結果p<0.05。
3 討論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骨密度和股質量嚴重下降,骨組織結構遭到破壞,使得骨頭脆性增強、韌性降低引起老年骨質疏松,從而增加了老年髖部骨折的風險,全髖關節置換手術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大多是老年人,術后長期臥床容易造成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肺炎的情況,因此,對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是降低術后并發癥提高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2]?;诖耍以簩τ^察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方案,從患者入院其至出院整個期間均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健康計劃表執行,通過入院介紹、積極和患者溝通,并根據個體化情況制定護理路徑表,為護理路徑實施提供了管理規范;為患者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相關的健康宣講以及臨床路徑護理對提高療效、減少住院時間的重要意義以及手術醫生和護士術前對患者進行探視等有效提高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促進患者配合治療和護理;通過每天對護理路徑進行詳細記錄,在每項護理工作完成后需要病人或者家屬簽字確認,促進護理人員提高責任心及患者對整個護理流程能夠有基本的了解,從而積極配合護理工作的開展[3]。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于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應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提高了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陳紅梅, 楊秀紅.臨床護理路徑對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104-105.
肖素萍, 古紫云, 李曉芬,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61-63.
龍艷.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5):2926-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