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薇 陳英 吳婷婷
【摘 要】目的:觀察個性化護理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護理中的干預成效。方法:本次的60例研究對象均選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間接收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將這些患者按照不同護理方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普通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個性化護理干預,探究兩組患者的干預成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健康水平為(78.63±6.25)分,對照組患者的總健康水平為(55.26±5.23)分,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t=5.632,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4.635,P<0.05)。結論: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護理中實施個性化護理,能明顯改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充分體現其價值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采納。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術后粘連性腸梗阻;預后;生活質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Methods:60subject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in December2016-2017December during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of postoperat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The controlgroup received gene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health level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8.63+6.25).The total health level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5.26+5.23),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t=5.632, 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96.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3.33%).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4.635, P<0.05).Conclusion: The individualized nursing care in postoperative postoperat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leu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and fully reflect their value significance.It is worth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doption.
[Key words] personalized care;postoperative adhesion ileus; prognosis; quality of life
【中圖分類號】R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粘連性腸梗阻屬于腹部外科手術后常見并發癥,其發生率約占各類腸梗阻的40%-60%[1]。常由于腹腔內手術、炎癥、創傷、出血、異物等引起,腸功能紊亂、飲食不當、劇烈活動、體位突然改變等常可誘發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2]。予以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減少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改善其預后,促進患者的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文旨在探究個性化護理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護理中的干預成效,研究選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間接收的60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對其分別采取普通護理干預和個性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干預成效。現將詳細探究內容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本次的60例研究對象均選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間接收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將這些患者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 入組標準 ①均簽署了知情研究協議書;②符合本次課題研究標準者;③具有一定文字、語言接受能力;④本次研究同醫學倫理學內的規定相符,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1.1.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嚴重病癥;②語言、意識、認知功能障礙患者;③存在心理、精神方面疾病患者;④無法全程參與本課題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普通護理干預,含生命體征監測、胃腸減壓、糾正酸堿平衡紊亂,營養支持,飲食護理和健康知識教育等;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個性化護理干預,詳細護理內容如下:
1.2.1 術前干預:詳細向患者講述手術操作步驟和有關注意事項,并全面評估其心理狀態,向其講解手術成功病例,幫助患者消除恐懼、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提升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
1.2.2 術中干預:徹底清除手套上的滑石粉,術中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密切監測,發現異常狀況,及時報告醫生予以有效處理,避免手術進程受到抑制。
1.2.3 術后干預
1.2.3.1 體位護理:患者術后取平躺側臥位,待麻醉清醒、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以減輕切口縫合處張力,避免疼痛,有利于傷口愈合及改善患者呼吸和循環功能,促進腹腔引流,使感染局限。
1.2.3.2 飲食護理:告知患者術后應禁飲禁食,直至胃腸功能恢復后方可逐漸恢復進食。向患者詳細講解飲食原則,并根據患者的飲食愛好、飲食習慣及手術情況,制定合理、健康的日常飲食計劃,指導患者規律飲食。同時注意飲食衛生,忌暴飲暴食,忌食生硬及刺激性食物,并避免腹部受涼和餐后劇烈運動。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每餐進食保證良好的心態,提升免疫能力,加快身體恢復速度。
1.2.3.3 運動護理:患者麻醉清醒、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指導患者床上適當進行活動,協助床上翻身,活動四肢,病情許可后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促進腸蠕動的恢復。
1.2.3.4 健康教育:根據每位患者對粘連性腸梗阻知識的了解程度,予以針對性的健康知識教育,提升其對粘連性腸梗阻知識掌握能力,防止不良心態發生,積極配合護理和治療,提升康復成效。
1.2.3.5 口腔護理:禁飲禁食致患者口腔干燥,致病菌會大量繁殖。囑患者禁食期間多漱口,給予口腔護理2次/日,避免口腔滋生細菌,保持口腔清潔。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主要含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情感狀況、健康狀況等。每項指標分數均為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3.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總分值為100分,當分值大于80分時則為十分滿意;當分值在60-80分之間則為滿意,當分值小于60分則為不滿意,(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總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將整個研究涉及到的全部數據都錄入到SPSS19.0統計學軟件中,并分析此次研究結果。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 值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檢驗。組間差異經P值判斷,統計學有意義(P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 觀察組患者的總健康水平為(78.63±6.25)分,對照組的總健康水平為(55.26±5.23)分,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t=5.632,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明顯,統計學有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從此次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總健康水平為(78.63±6.25)分,對照組的總健康水平為(55.26±5.23)分,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t=5.632,P<0.05)。說明個性化護理干預成效明顯高于普通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另外,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組間差異明顯,統計學有意義(=4.635,P<0.05)。由此可見,個性化護理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普通護理,具有較高的價值成效,其應用前景良好。 綜上而言,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護理中實施個性化護理,能有效改善粘連性腸梗阻的預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患者滿意度,充分體現其價值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采納。 參考文獻 陳孝平,汪建平等.外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77 郭桂芳,姚蘭等.外科護理學 北京: 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0.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