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君
【摘 要】目的:探討溫針灸聯合身痛逐瘀湯治療風濕關節痛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80例風濕關節痛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雙氯芬酸鈉)和觀察組(溫針灸聯合身痛逐瘀湯),每組各40例,觀察和比較兩組治療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疼痛評分,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溫針灸聯合身痛逐瘀湯治療能夠明顯改善風濕關節痛患者的臨床疼痛感,提高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關鍵詞】溫針灸;身痛逐瘀湯;風濕關節痛;疼痛
【中圖分類號】R59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2
風濕關節痛指人體遭受風寒濕邪入侵后,出現的肌肉痛、關節痛、屈伸不利、麻木等癥狀,該疾病屬于慢性疾病,患者就診時往往癥狀較重,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引起關節畸形等嚴重問題[1]。非甾體抗炎藥物被廣泛應用于風濕關節痛的治療,但其副作用較多,尤其是頑固型患者更是難以達到滿意效果[2]。有報道稱[3],中醫針灸、中藥治療風濕關節痛的效果較好。本研究風濕關節痛患者采用溫針灸聯合身痛逐瘀湯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80例風濕關節痛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雙氯芬酸鈉)和觀察組(溫針灸聯合身痛逐瘀湯),每組各40例。40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5~73歲,平均年齡(48.7±3.9)歲,病程1~18年,平均(5.8±2.3)年;40例觀察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24~75歲,平均年齡(48.9±3.4)歲,病程1~18年,平均(5.9±2.4)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醫結合風濕類學術會議的風濕病診斷標準,排除已使用激素治療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每日口服1片雙氯芬酸鈉(上海信宜天平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895),每日一次,治療6周;觀察組給予溫針灸聯合身痛逐瘀湯治療,選擇大椎、腰陽關、關元、腎俞等穴作為主穴,鳳池、阿是、陽陵泉、犢鼻、梁邱等穴作為配穴,穴位常規消毒后進針,得氣后針留適當深度,針柄放置1.5cm艾卷施灸,每日灸10min,去除灰燼,留針30min,取出;同時服用身痛逐瘀湯治療,藥方為桃仁9g、紅花9g、當歸9g、牛膝9g、川芎6g、沒藥6g、五靈脂6g、地龍6g、甘草6g、秦艽3g、羌活3g、香附3g,每日一劑,早中晚各服,治療6周。
1.3 觀察指標:根據患者關節疼痛癥狀改善情況,將臨床療效分為顯效(受累關節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關節功能及紅細胞沉降率恢復正常)、有效(受累關節疼痛有所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根據WHO的疼痛評分標準,將其分為0分(無疼痛)、1分(輕度疼痛,可耐受,不影響工作和生活)、2分(中度疼痛,影響工作和生活,需要服用一般止痛藥物)、3分(重度疼痛,不能耐受,并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影響睡眠,需應用麻醉藥物止痛);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惡心、嘔吐、下針部位疼痛、頭痛等)。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正態分布且方差齊,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如不符合正態分布則應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認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變化情況:治療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疼痛評分明顯降低(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降低(P<0.05),見表3.
3 討論
目前,風濕性關節痛的致病原因還不是很清楚,可能與風寒、濕邪等環境因素,以及體內負荷過重等因素有關,患者多表現為膝關節、腰椎等關節疼痛,而實驗室檢查無異常的良性風濕綜合征[4]。中醫認為,風濕關節痛屬于“寒痹”、“痛痹”范疇,其發生與人體虧虛、氣血不足等有關,久而造成脈絡不通、氣血不暢、筋脈關節失養,最終造成關節疼痛[5]。
溫針灸治療通過穴位刺激方式,發揮疏經通絡、活血化瘀之功效。身痛逐瘀湯方中桃仁、紅花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沒藥、五靈脂、香附具有行氣活血之功效,羌活具有祛除風濕之功效,當歸、川芎具有補氣養血之功效,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除風通痹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6],溫針灸聯合身痛逐瘀湯治療,在針刺、艾灸雙重作用下,身痛逐瘀湯能夠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局部炎癥吸收,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疼痛評分顯著降低,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減少(P<0.05),結果表明溫針灸聯合身痛逐瘀湯治療能夠明顯改善風濕關節痛患者的臨床疼痛感,提高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蘆艷平.探討溫針灸治療風濕寒性關節痛的療效[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14):2734-2735.
馬吉麗,郭靜,王鳳影.溫針灸治療風濕寒性關節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105-106.
覃敏.溫針灸聯合祛風通痹湯治療風濕寒性關節痛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29(10):170-172.
楊萬杰.溫針灸治療風濕寒性關節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0):195-196.
廖曼.針刺治療加身痛逐瘀湯對風濕性關節痛的臨床效果[J].中醫臨床研究,2017,9(31):45-46.
劉宇杰,肖宇飛.針灸聯合身痛逐瘀湯治療風濕關節痛4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2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