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不斷改革,對外貿易程度也日益提高。這種情況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同樣困難的挑戰,比如在國際貿易中所出現的外匯風險。這些風險的存在,會導致企業在經濟活動中會面臨來自不同方向的影響和阻礙,要防范并采取相應的針對性措施來進行防范是企業想要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外匯風險;國際經濟貿易;經濟風險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不斷改革,對外貿易程度也日益提高。我國的一些企業與世界市場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這種情況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同樣困難的挑戰,比如在國際貿易中所出現的外匯風險。這些風險的存在,會導致企業在經濟活動中會面臨來自不同方向的影響和阻礙,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所以想要在國際貿易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要防范這些風險,詳細的分析風險的概念成因和類型,并采取相應的針對性措施來進行防范是企業想要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
一、外匯風險的概念及其分類
(一)外匯風險的概念
外匯風險是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概念,在一般情況下,外匯風險指外貿企業或者個人在一定時期的對外經濟活動中,因外匯匯率不可預期的波動變化而引起的以外幣表示的資產與負債的價值發生不確定性的變化,從而給參與國際經濟貿易的企業或個人帶來的多樣化的經濟風險與損失?,F如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之間的貿易合作越來越頻繁,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外匯匯率的變化也日漸劇烈頻繁,然而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不論是經濟水平還是結構都與發達國家存在著差距,特別是當前國際貿易流通貨幣為美元,而我國外幣與本幣間的兌換還不自由。所以想要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外匯風險就一定要注意防范,了解自身不足和有效進行防范才能使外貿企業持續穩定的發展長遠。
(二)外匯風險的分類
外匯風險的種類多種多樣,主要為以下四類。
1.交易風險
交易風險主要指企業財務在管理交易結算的過程中,由于匯率的變動引起的企業的收支變動的風險,使得企業獲得本幣變少,支付的外幣變而產生虧損。這些經濟活動通常在匯率變動前發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結算過程在匯率變動后才會被清算。所以交易風險主要產生于企業經營活動中,極容易影響到企業的收支、資產負債結構。一旦沒有妥善管理,造成了較大的損失,很可能會影響企業經營甚至導致破產,所以必須要謹慎管理。
企業所面臨的主要外匯風險就是交易風險。如果采用延期付款的結算方式,當貨物已經裝運,而各類款項還未收支,這一段時期內若匯率發生波動,就產生了交易風險。如果這一期間內本幣升值,企業就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如果這一期間本幣貶值,企業獲得的利潤就會減少,但更利于出口,隨之而來也會有成本增加的風險。此外,還有外貿企業在進行國際間的借貸和投資時,如果在企業進行清償之前發生了匯率的變動,那么同樣也會產生相應的交易風險。
2.會計風險
會計風險又叫折算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導致外貿企業在以外幣的債權和債務進行會計核算報表處理時,引起會計報表中有關于外匯的資金項目發生變化的風險。當外貿公司的收入費用和資產負債從外幣折現成本幣時,匯率的浮動很有可能會對公司造成賬面上的損失,這就是貨幣轉換帶來的風險。也就是說,當企業的財務人員進行會計報表處理時,外匯項目轉換成本幣時如果匯率發生變動,可能會導致企業賬面金額減少。假如直接用外幣來進行會計報表處理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這是不現實的。我國《會計準則》規定外貿企業都必須在進行會計折算處理時,必須將外幣收支先折算成本幣后,再在會計報表中進行會計賬務處理。
會計折算風險是我國外貿企業在會計風險中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稌嫓蕜t》規定在外貿交易結算時,企業必須在記錄會計賬目時將外幣按即期匯率折算成本幣來進行處理。資產負債表中的即期匯率就是外貿企業對外幣項目進行會計折算的依據。折算后產生的本幣金額就可以通過當期損益轉換成利潤。當交易發生時的即期匯率和資產負債表中的即期匯率不同就會引起外幣兌換的會計計算風險。
與實際交易的損益不同,會計風險其實是一種名義上的風險,它的發生有可能會導致企業財務報表中的一些未確定的結果,但其實并不能完全體現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國的一些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往往在進行管控交易風險的同時也并不重視會計風險。但企業財務報表會對企業的納稅和利潤分配產生影響,所以會計風險也不容企業忽視。
3.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由于不可預料的匯率波動導致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受到影響,經濟收益受損,降低了國際競爭力。防范經濟風險是企業對于將來可能發生的風險的預估能力,其結果是否準確將直接的影響企業戰略性決策的展開。然而是否能夠準確的預測經濟風險,取決于在匯率波動的時候,貨物的價格、銷售量和成本的變化程度。此外,交易和會計風險都是在短期發生的,但是經濟風險在各個時期都存在,一般是間接產生的,就是說因為匯率的浮動引起了外貿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從而影響企業收益。
二、外匯風險的構成及成因
(一)外匯風險的構成
外匯風險由三大要素構成,分別是時間、外幣和本幣,這三大要素無一不可。當外貿企業進行對外經濟活動時,需要通過外幣和本幣進行結算。比如說進行對外投資或從外國進口某種商品時,首先需要通過銀行進行本幣與外幣的兌換,用本幣來購買外匯,再用外匯向外國企業進行支付;而引進國外投資或對外出口商品時,則會收到外匯,這時就要通過銀行兌換成本幣,才能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核算。由此可見,外匯風險的基礎要素就是外幣和本幣,沒有這外幣和本幣之間互相兌換的關系,外匯風險也就不會存在。因為國際結算方式的特點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即便是使用即期交易的方式,外匯收支結算也需要兩天左右的時間間隔,然而在這一時期內的外匯匯率也可能是不斷變化的,這些變化可能會造成匯率風險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即期交易尚且如此,其他的結算方式時間越長,時期內的匯率浮動的幅度和可能性也就越大,帶來的外匯風險也就相對越大;時間越短,時期內的匯率浮動的幅度和可能性也就越小,帶來的外匯風險也就相對越小。
(二)外匯風險的成因
1.貨幣兌換的風險
在國際經濟貿易中,世界各國的貨幣品種繁多,結算時使用的貨幣也各有不同,受此影響也會產生和使用各種不同類型的結算方式,各國的會計制度也各有不同。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大多數企業都采取的是外匯進行結算而本幣進行會計核算的方式,而正因如此就是外匯風險形成的一個根本上的原因。假設各國企業在交易結算和會計核算時都使用本幣,那么這一外匯風險就會被避免。但是,這一定是無法實現的,所以說,外匯風險就是企業無法逃避必須面對的風險。
2.匯率浮動造成風險
在國際經濟貿易中,外匯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外匯風險最顯著和直接的外在表現就是匯率的變化浮動。像上面所說,世界各國的貨幣品種繁多,結算時使用的貨幣也各有不同,受此影響也會產生和使用各種不同類型的結算方式,經濟情況的不同也會導致結算方式的不同。然而匯率是隨時都可能變化的,各種不同的結算方式需要的時間也不同,在進行結算的過程中,如果耗時過長,那么這一期間內匯率變化的可能也就越大,免不了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3.企業應變能力差造成風險
在經濟全球化,各國間經濟貿易越來越頻繁的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企業的應變能力差,缺乏相應的專業性人才,沒有辦法對企業面臨的外匯風險進行預測,也沒有辦法對風險制定健全有效的防范措施,這就使企業抗風險能力差,難以應對,更容易產生風險無法長遠經營。
4.多樣的結算方式帶來風險
多種多樣的結算方式和結算流程所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時間越長,匯率浮動的可能就越大,越可能產生外匯風險。我國企業對于國際貿易的經驗尚不充足,產生風險的概率也隨之加大。
5.外匯市場不健全造成風險
事實上來講,我國的外匯市場是一發展并不健全,還不具備完全意義金融性的外匯市場。與其他國家的外匯市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較為落后。僅僅是與我國當前外匯體制相適應的承擔兌換貨幣這一功能的市場。發展程度的落后導致許多必要的防范措施無法實現,難以規避風險,影響企業發展。
6.金融服務機制不完善
和外匯市場一樣,我國的金融市場也不成熟,相比于其他國家來說較為落后,只能實施簡單的外匯風險防范措施。不夠健全的防范機制勢必會影響企業對外匯風險的防范,給企業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