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靠加措
【關鍵詞】 興趣 ;備課;學習目標;競賽;情感交流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4—0046—01
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而興趣能使其更好地探究知識、獲得認知。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激發小學生的興趣,使其有迫切學習的愿望,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把握課堂教學興趣的藝術,幫助學生消除學習疑慮,樹立自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在動力。
一、教師要認真備課,為生動有趣的授課做好準備
生動有趣的授課必須要通過仔細鉆研教材并認真備課才能實現。在備課和授課時,教師除了抓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外,還應尋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合理運用一些特定的背景、情境、事例、圖片、實物或者現場錄音等,使教學效果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此外,還能加深學生的記憶,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二、在授課時,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
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目標和要求。在目標制定上,既要有長遠的學習目標,又要有近期的目標。目標的高低,應因人而異,使其與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相一致。若目標過高,則會因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限而無法達到;若目標過低,則又缺乏一定的挑戰性,不能完全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只有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接受范圍內,適當增加挑戰性的目標,才能最大發揮激發作用,進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要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激發興趣
認識興趣是推動學習的一種最活躍、最有力的內部動因。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基本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具體事物的記憶力很好,而對抽象性的事物理解則較困難,因此,在一些抽象性的教學課程上,對小學生興趣的培養,必須要結合認識活動進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自己對直觀物體進行觀察或者親自操作,進而對教學內容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和概括。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小學生在克服困難后,很容易獲得心里上的滿足,提高學習興趣。所以,這種視覺、感官并重的教學方式,恰好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往往能很好地激發學習興趣,使其更加主動活潑地學習。
四、適當開展學生之間的競賽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小學生積極學習的又一種有效手段,有益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建議開展競賽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競賽要適時適量,不可過于頻繁;二是在競賽時要選擇適當的競賽方式,使不同學生在競賽中都有獲勝的機會,可以按能力分組競賽,也可鼓勵學生自己和自己競賽,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運用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小學生又具有好動、好表現以及對新事物好奇和善模仿等特征,因此為了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做游戲、講故事、扮演角色、訪談、繪畫、模擬交際等多種活動形式學習課程;教師在上課時,盡可能多地運用風趣幽默、語調豐富、以及充滿懸念的方式授課,同時還可以配用恰當的表情和手勢來激發學生的好奇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求知欲。這樣,可以使學生既有適當的緊張感又有一定的活潑性,進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使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得更加牢固,教學效果更好。
六、適當表揚學生
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進行表揚和鼓勵。對于一些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在授課過程中要多肯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能夠大膽地說、大膽地做,充分發揮這些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一些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表揚他們有進步。總之,通過鼓勵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七、要重視師生情感交流
教師是師長,更是學生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情感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因此,教師要主動和學生多進行交流,交流過程一定要讓學生覺得輕松愉悅,這樣才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同時,教師要尊重和熱愛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交流過程中,傾聽他們的心聲,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教師不應以教育者自居,也不能以強制的手段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一定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有利于形成教與學的輕松氛圍。只有感到輕松,才能做到放松,從而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優化心理狀態。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