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莉
【關鍵詞】 中小學校園欺凌;心理輔導;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024—01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日趨嚴重,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門聯合發布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提出,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的事件。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 年的調查顯示,中小學生中經常受欺凌的占到6.1%,偶爾受欺凌的占到 32.5%。筆者2017年調查蘭州市部分中小學校園欺凌現狀時發現,被欺負的方式中,學生選擇最多的是“被同學起外號、嘲諷、取笑性別、相貌、身高等”,占總數的38.2%,校園欺凌事件頻發,給被欺凌學生帶來身體、心靈上的傷害,對實施欺凌學生也有不良影響。基于調查數據,筆者帶領課題組教師通過開展系列心理輔導活動來預防校園欺凌的發生,取得了一定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初步辨識校園欺凌
第一次輔導的主題是《班里的欺負行為》,試圖達到三個心理輔導目標:一是讓學生學會識別什么是欺負行為;二是知道欺負行為中的三個角色,能換位思考、體會被欺負者、旁觀者、欺負者內心的感受;三是初步學習一些制止、避免自己被欺負的自我保護技能。輔導的重點是讓學生能識別什么是欺負行為,輔導的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欺負行為中三種角色內心的感受,從而做到不欺負別人,主動幫助被欺負的同學。
首先,通過熱身活動“好朋友手拉手”,營造友好的氛圍,鼓勵學生分享活動感受,捕捉不友好的行為,關注在游戲中受到冷落的學生。接著,通過觀看視頻《小珍的故事》,引導學生討論哪些行為是欺負行為?明確如何界定欺負行為?懂得欺負意味著一個或幾個小孩故意使用其力量支配他人,使得受欺負的學生感到傷心并非常痛苦,而不是單方面的爭吵或與人打架,也不是你生氣時對人不好。欺負是持續一段時間的行為,是故意的。明確欺負的特征是不公平的、故意的、多次經常發生的。在欺負行為中有三個角色:欺負者、被欺負者、目睹者。然后,適時出示班級欺負行為調查數據,偶爾被別人欺負者33人 ,占50%;多次被別人欺負者7人,占11%;欺負過別人的學生17人,占26%,讓學生認識到欺負行為在班里是普遍存在的。最后,鼓勵學生分享自己被欺負、目睹欺負或者欺負別人的經歷,體會不同角色的心情,讓學生感受到欺負能使受欺負的人感到痛苦、傷心、害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的快樂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欺負或者協助欺負他人,都是一種軟弱的表現。通過欺負他人來尋開心,或者通過欺負弱小來顯示自己的強大,不僅給他人帶來很大的傷害,也無法讓自己得到真正的友誼和尊重。
二、學會正確看待綽號
第二次輔導的主題是《我和綽號面對面》,輔導目標是引導學生感知不同的綽號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幫助學生正確面對綽號給自己帶來的困擾并找到應對方法;學生學會不隨意為別人取綽號或叫別人綽號,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學會尊重他人。輔導重點是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惡意的綽號對同伴的心理傷害,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積極的方法應對綽號。輔導難點一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他人的感受,不隨意為他人起綽號;二是使學生正確面對綽號給自己帶來的煩惱,找到適合的、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為了實現輔導目標,輔導教師可以采用課前制作采訪學生對綽號的看法的小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后談自己的感受,這種直觀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不同綽號帶來不同的感受。面對褒義性質的綽號學生心里是開心的、接受的,但是侮辱性的綽號讓學生感到憤怒、尷尬和痛苦。為此,教師應創設安全、平等、尊重的氛圍,鼓勵學生勇敢地分享自己與綽號不愉快的經歷。
那么,如何智慧應對綽號呢?輔導教師設計了四人小組討論環節,一部分有綽號而且不喜歡綽號的學生討論應對綽號的方法,剩余學生討論叫或給別人起綽號會帶來哪些后果,針對被起外號者和自己兩方面去談。學生在短短的六分鐘之內找到了很多方法,學會了如何智慧應對綽號。教師在總結時再次強調給別人起綽號會給同伴帶來心理傷害,自己也會失去朋友,進而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三、學會智慧應對欺凌
輔導教師創編心理劇本《校園風波》,通過角色扮演深入體驗欺負者、被欺負者和旁觀者的內心活動及應對校園欺凌的策略,讓現場觀看表演的學生感同身受,體會被欺凌者痛苦的心情,學會應對欺凌的方法,勇敢對欺凌說不。通過系列輔導,幫助學生學會界定哪些語言或行為是校園欺凌,學會了不隨意給他人起侮辱性的綽號以及智慧應對別人給自己起綽號,學會了如何友好地和他人相處,當發生校園欺凌時如何保護自己等等。此外,課題組應通過家長會向家長普及預防校園欺凌常識,進而通過系列心理輔導,有效預防中小學校園欺凌。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小學校園欺凌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蘭州市城關區中小學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GS【2017】GHB3403)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