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啟 程洪梅 于日新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該院冠心病監護病房收治的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35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于該院接受治療的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35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同時進行重組鏈激酶靜脈治療,分析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IRA再通率為45.71%(16/35),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IRA再通率65.71%(23/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病死率為14.29%(5/35),對照組患者的病死率為17.14%(6/35),兩組患者病死率之間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年齡明顯大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男性患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溶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胸痛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所有患者進行實驗室檢查,觀察組患者的BS、TC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HDL-C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項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泵衰竭、感染和房室傳導阻滯方面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室速/室顫、梗死后心絞痛、出血等方面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比非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差,在對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進行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對癥治療措施,提升對患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a)-0020-02
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都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在對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進行治療時,靜脈溶栓是常用的治療方式,對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能夠使患者的冠狀動脈再通,使患者瀕死的心肌活化,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治療預后。但是關于靜脈溶栓對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療效果報道較少[1]。為了研究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該院冠心病監護病房收治的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35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于該院接受治療的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35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同時進行重組鏈激酶靜脈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冠心病監護病房收治的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35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于該院接受治療的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35例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心血管雜志編委會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參考方案》的溶栓適應證。患者的胸痛發生至靜脈溶栓治療開始時間在12 h之內,年齡在70歲以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療方式,入組之后讓患者嚼服阿司匹林300 mg,1次/d,3 d之后改為每日嚼服150 mg,1次/d。使用思凱通150萬U為患者靜脈滴注,皮下注射5 000 U低分子肝素,12 h 1次,持續5 d。
1.3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IRA再通率為45.71%(16/35),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IRA再通率65.71%(23/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病死率為14.29%(5/35),對照組患者的病死率為17.14%(6/35),兩組患者病死率之間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年齡明顯大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男性患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溶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胸痛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所有患者進行實驗室檢查,觀察組患者的BS、TC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HDL-C明顯低于對照組,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項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患者在泵衰竭、感染和房室傳導阻滯方面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室速/室顫、梗死后心絞痛、出血等方面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冠心病是我國中老年群體中的常見疾病類型,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因素,糖尿病是冠心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非常高,部分患者還存在心肌梗死部分與冠狀動脈狹窄部分不一致的情況,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預后比較差,糖尿病患者還會因各種應激因素導致患者接受治療時猝死的風險大大增加[2]。通過該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年齡明顯大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男性患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溶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胸痛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所有患者進行實驗室檢查,觀察組患者的BS、TC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HDL-C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項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泵衰竭、感染和房室傳導阻滯方面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室速/室顫、梗死后心絞痛、出血等方面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對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進行治療時,無論患者在入院之前糖尿病癥狀是否得到控制,患者的傷殘率和死亡率都比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高出很多,主要是因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積一般都比較大,心力衰竭和休克的發生率非常高,糖尿病患者經常處于比較危險的代謝狀態,在對患進行預防酮癥酸中毒治療時,胰島素的調節比較困難[3]。通過該次研究發現,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與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胸痛發生率方面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方立本等人[4]的研究結論相一致。觀察組患者的IRA再通率為45.71%(16/35),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IRA再通率65.71%(23/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病死率為14.29%(5/35),對照組患者的病死率為17.14%(6/35),兩組患者病死率之間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靜脈溶栓的治療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但是遠期可能存在著一定的作用[5]。
綜上所述,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比非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差,在對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患者進行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對癥治療措施,提升對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鄧曉波.卡維地洛治療2型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4, 20(11):1503-1505.
[2] 許浩,李久芬,楊漢東,等.替格瑞洛聯合通心絡膠囊治療老年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觀察[J].現代醫學,2016(5):693-696.
[3] 王雪莉,侯新毅.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急診PCI術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6, 33(12):2420-2423.
[4] 方立本,牟逸晴,何興梅,等.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的危險因素及臨床診治方案探討[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3(2):30-31.
[5] 董蕊.通心絡膠囊治療2型糖尿病并發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5(14):74-75.
(收稿日期:201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