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娟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具體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循證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常規護理組應用常規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循證護理組應用循證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方式的應用效果。結果 循證護理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要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說明進行循證護理干預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改善。而且,循證護理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98%。而常規護理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74%。實施詢證護理后,能夠顯著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更高,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 循證護理;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a)-0146-02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糖尿病的發病人數不斷增加。糖尿病具有病程長、反復發作以及需終身進行治療的特點。在發病后,患者的身體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體質較差的老年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幾率較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該文選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間在該院進行治療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循證護理對于老年糖尿病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進行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循證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其中常規護理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68.67±5.32)歲;病程2~9年,平均(6.61±2.35)年。循證護理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68.63±5.44)歲;病程2~9年,平均(6.59±2.41)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護理組 常規護理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健康宣教等內容。
1.2.2 循證護理組 循證護理組患者應用該院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設計的循證護理。
①病情掌握:在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應主動和患者交流,了解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職業等基本信息,并詢問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基礎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并發癥。同時對患者的既往糖尿病藥物治療情況以及各項生化指標進行初步的了解,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合規服藥情況,如漏服藥物、不按藥方、醫囑進行服藥等[1]。
②健康教育:耐心地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主要臨床癥狀、治療的方式以及流程,加強患者對于糖尿病的認識,提高其健康意識;講解關于糖尿病并發癥的相關知識以及臨床癥狀表現,使患者可以盡早發現自身存在的并發癥,盡早開始治療;告知患者正確服藥的方法,改變其對于服藥的錯誤認知,避免出現漏服、不按醫囑服藥的情況[2]。
③用藥護理:磺脲類:告知患者此類藥物應在餐前30 min左右進行服用;雙胍類:告知患者應在餐后服用此類藥物,如果出現惡心、厭食、嘔吐等不良反應,應減少藥物的服用量;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告知患者應在進餐時與第一口食物共同咀嚼服用此藥物[3]。
④心理支持:由于疾病所帶來的痛苦,糖尿病患者極易產生焦慮、低落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幫助其排解不良情緒,使患者認識到血糖的控制過程較為緩慢,需要樹立信心,長期堅持[4]。
1.3 觀察指標
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評估的內容包括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5]。使用《護理滿意程度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過程中記錄的各種數據資料進行計算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分別用t 和 χ2進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
循證護理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要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說明進行循證護理干預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滿意程度
根據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顯示,循證護理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98%。而常規護理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74%。實施詢證護理后,能夠顯著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各種并發癥的出現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年齡較大,往往存在接受能力差、記憶力差、配合度差等問題,導致患者不能按時、按量服藥,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現抵制治療的情況[6-7]。
循證護理模式,遵循發現護理問題——證實并解決護理問題——實施改善護理的規律,在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糾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最終通過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8-9]。
該次研究通過對照試驗也證實,在實施詢證護理干預之后,循證護理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要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說明進行循證護理干預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改善。而且,根據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顯示,循證護理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98%。而常規護理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74%。實施詢證護理后,能夠顯著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更高,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薛玉花, 張莉, 盧長莉. 循證護理在血液高凝狀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應用[J]. 血栓與止血學, 2017, 23(6):1008-1010.
[2] 杜春瑾, 張繼霞. 循證護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滿意度[J]. 今日健康, 2016,15(1):302.
[3] 張艷, 梅春麗, 楊延軍. 循證護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6, 33(13):56-58.
[4] 郎華,倪曉琴,劉瑞.探討循證護理在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16):140-142.
[5] 桂程麗, 程彩濤. 循證護理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足部神經功能、自我效能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7, 32(1):137-139.
[6] 卞雅金,高爽,蒙娜,等.循證護理聯合臨床護理路徑對糖尿病患兒血糖控制、住院時間和家屬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海軍醫學雜志, 2017, 38(5):466-468.
[7] 張智, 葛兆霞,鄧小嵐.中醫循證護理結合個體化護理干預在老年癡呆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7,31(27):3460-3461.
[8] 武茜,羅敏.基于循證護理的溝通技巧對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及自我護理的影響[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2016, 11(3):326-328.
[9] 劉曉燕, 劉繼梅, 龔躍波,等.循證護理在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 24(b12):200-201.
(收稿日期:2018-03-02)